芦 嫣
摘 要:约翰·欧内斯特·史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于1937年出版。小说讲述了两位主人公乔治·弥尔顿和雷尼·司莫在加利福尼亚工业大萧条时期作为移民雇佣工的悲惨生活。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理论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通过对文中所体现的人格结构不同层面的解读,探讨《人鼠之间》所体现的悖论式的情感。
关键词:约翰·欧内斯特·史坦贝克 《人鼠之间》 本我 自我 超我
一、引 言
心理分析批评或心理分析文艺批评理论是一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文学理论。早在公元前1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从心理层面上给悲剧作出了经典的界定:“悲剧是悲伤和恐惧的情感结合,并由此宣泄情感”。[1]心理分析批评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一个文本可以被看做是一场梦境,而且文本解读的目的也在于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和象征揭示其真正的内容。到了20世纪,作为一种文学解读的角度,心理分析批评受到了始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传统的影响,并且带有了一种迷幻般的色彩,因为弗洛伊德看重的是人类心理的无意识层面。
无意识是“个人心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行为的绝大部分是由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的心理因素发动的”。[2]根据这种无意识所得出的最著名的推论之一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享受生活的各种欲望的源泉,不受外界的约束。本我有时候是反社会、反道德甚至是危险的;自我扮演保镖的角色,保护本我远离危险。超我则是在外部世界中,本能的冲动的升华,是道德化的自我保护。“我们可以说本我使我们成为魔鬼;超我使我们成为天使;而自我在本我与超我这两种对立力量中找到平衡点,使我们成为健全的人”。[3]欲望驱使我们偏离道德的正轨;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却因我们抵制欲望的本能而给我们留下一席之地;最终我们还是挺了过来,因为矛盾得到了内外因素的共同调和。
约翰·欧内斯特·史坦贝克有德国和爱尔兰血统,是20世纪美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从小便自食其力,干过各种体力活:农场工、木工、油漆工、劳工和药剂师。这些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奠定了他日后的小说写作的基调,并且为他提供了观察工人们的态度、行为和语言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对流动农场雇工以及他们的处境的深切同情都体现在他的经典作品中。他一生共创作了27部作品,其中有16部小说、6部非虚构故事和5部短片小说集。他的三部经典作品分别是曾经获得普利第奖的《愤怒的葡萄》、《伊甸园东》和《人鼠之间》。
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于1937年出版,基于19世纪20年代史坦贝克作为流浪者的亲身经力写成的。小说的题目源于罗伯特·罗恩的诗歌《致老鼠》。小说讲述了两位主人公乔治·弥尔顿和雷尼·司莫,在加利福尼亚工业大萧条时期,作为移民雇佣工的悲惨生活。一个身强力壮但智力低下,另一个身材矮小但细心体贴。他们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永久的家园:一间被树木环绕的白色的小房子,但这只是无助者的单纯的白日梦。最终灾难击垮了他们:雷尼杀了人,当地的人们追杀他,而乔治为了保护雷尼而杀了他。
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人鼠之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人鼠之间》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交织使得小说的解读更加引人入胜。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故事中自我的作用。正是小说中的自我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掀起高潮,压制矛盾,扮演了一位圣者的角色。本文尝试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通过对文中所体现人格结构不同层面的解读,探讨《人鼠之间》所体现的悖论式的情感。
二、本 我
“本我不受逻辑、理性、社会习俗等等一切外在因素的约束,仅受自然规律即生理规律的支配,遵循快乐原则行事”。[4]本我就是满足本能需要的一种冲动和实现欲望的源泉。本我无拘无束,无视社会道德。它就是要摆脱社会法制和道德的桎梏并且满足本能的欲望。在《人鼠之间》中,主人公雷尼可以被解读成无法控制和无意识的本我。
在《人鼠之间》中乔治和雷尼的故事是发生在经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的。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蔓延,生活成为一种渴求,一种贫穷而且是绝对悲惨的噩梦般的经历。乔治和雷尼都是农场雇工,以在农场打工为生。雷尼是一个智力残缺,但身强力壮的人,他和乔治一起外出谋生,是乔治的伙伴。他梦想着住在自己的农场里,能够饲养很多的兔子,这是他快乐的源泉。雷尼也总是给乔治惹麻烦,最终弄死了他的宠物小狗,误杀了农场主的儿媳,最终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正如弗洛姆在《弗洛伊德的任务》中提到的:“弗洛伊德给了理性主义致命的一击———人类的无意识是行为的源泉,它深不可测,破坏了人的理性所设计好的蓝图”。[5]雷尼力大无比,无知幼稚,渴望拥有自己的农场,对这个梦想中的细节倒背如流;喜欢柔软的东西,通过抚摸获得快乐的感觉;对是非的分辨不能自己,对于冲动又无法自制,所以雷尼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本我的体现:欲望、冲动、狂野。雷尼的欲望、冲动和野性的爆发都是不受控制的,为了满足欲望触碰了道德底线也茫然不知,雷尼所产生的威胁性导致了他最终的死亡命运。这一切正如无意识的本我的再现,本能的欲望试图冲破道德法治的重围,不但破坏了和谐,而且灭亡了自己。无意识的本我就是要满足本能的欲望而且不受社会制度、法制和道德的限制。“不受约束,它会导致破坏和自我毁灭”。[6]雷尼很可怜但更危险。他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之本我的完全体现。(www.xing528.com)
三、超 我
“就本我潜在的危险性而言,确实有必要有其他的心理构成来保护个人和社会”。[7]很大程度上,无意识的超我就是一个道德审查机构,一个用来保护社会的心理构成,同时记载着良知和自豪感。在《人鼠之间》中,农场本身、农场的雇工以及老板和他的儿子、儿媳都是20世纪30年代工业大萧条的大环境下的社会各个层面的象征,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客观的,也就是心理结构中的超我。因为“超我是用来压制本我的力量的,阻挡这些追求社会所不接受的满足的无意识的冲动”。[8]农场、雇工、老板、儿子和儿媳都是乔治和雷尼寻梦途中的不可逆的存在。
乔治和雷尼在农场里寻找工作是为了实现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场的梦想,也就是无意识中的本我。就是这个本能的欲望使他们相互依靠,推动着他们勇往直前。在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农场雇工是在艰难地生活着,更不用说智力低下的雷尼。他不被社会接受,被老板的儿子克里排斥。他希望在自己的农场里饲养兔子的梦想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乔治和雷尼容身的农场就是超我的体现,在超我的力量控制下,在经济大萧条的重压下,“一切事物都突然间分崩离析,有秩序、理性的存在一下子变得虚无,恐惧无处不在”。[9]雷尼的梦想也变得虚无缥缈,本我的欲望最终还是无法实现,在代表着超我的社会大环境和农场生存小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欲望是受到限制的,无法和超我的力量相抗衡。保护外部世界和社会的超我力量,控制或抑制了内在的本我欲望的满足。
四、自 我
“就本我潜在的危险性而言,确实有必要有其他的心理结构来保护个人和社会,而首当其冲用来保护个体的就是自我。尽管自我缺少本我那种强大的活力,但是却制约着本我的本能的冲动,最终使得这些冲动以不具破坏力的形式或行为得到释放”。[10]这是一种合理的心理管制。相对于超我而言,自我的管制更加含蓄,更加有渗透力,更具有平衡理智的理性。在《人鼠之间》中,主人公乔治就是心理结构中的自我。
乔治·司莫是一个反应灵敏的人,也是雷尼最好的朋友。他和雷尼的友谊支撑着他那个美好未来的梦想,也就是本能的欲望,但这个梦想却随着雷尼的死亡而夭折。乔治也是雷尼的守护者。尽管和雷尼一起,乔治不得不面对和解决雷尼由于本能欲望的驱使而所引起的各种麻烦和困扰,但他从没想过要抛弃雷尼。他就是要保护和引导雷尼,不让雷尼陷入他自己无意识的本我欲望引起的各种危险之中。雷尼的危险在于他不能控制欲望以及欲望满足的快乐的巨大引力———正如本我的不受控制,而乔治扮演了心理结构中自我的角色对雷尼的本能的而且危险的欲望加以控制。雷尼冲动而茫然地杀死了克里的妻子并且被克里带领的一帮工人追赶。而正是乔治在雷尼再次幻想美好生活的时候从背后开枪杀死了雷尼。乔治选择了雷尼最终的死亡来结束雷尼这个本我造成的混乱,这是自我对于本我的控制,本我的欲望也最终被压制。雷尼的死虽不是绝对而为之,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那是自我的保护。
五、结 论
《人鼠之间》的故事简单而惊悚,结局却发人深省。但就在这伸手可及的简单意义下彰显着迷蒙的主题———在冷漠的世界里潜在的悖论式的情感。在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乔治梦想的破灭直到雷尼最终的死亡。这是一段现实而残酷的存在,同时也是一部无意识的心理历程的再现。本我的欲望之火在外在的超我和内在的自我的双重控制下最终熄灭了,而呈现出来的却是压抑、纠结、相悖的心理和情感。笔者相信借助心理分析批评主义的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构结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在《人鼠之间》中所体现的悖论式的情感应该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1][2][3][6][7][8][10]Guerin,Wilfred L.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 U P.2010
[4]吕晶晶.《人鼠之间》之弗洛伊德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5]Erich Fromm. Sigmund Freud's Mission[M].1972
[9]Chang Yaoxin.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rure[M].1990.Nankai U 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