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中年》女性心理受创后人格发展影响

研究《中年》女性心理受创后人格发展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索《中年》里女性心理受创后人格的发展王蕾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中年》里的四个女人,因为亚当的死,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造成了人格系统的混乱。亚当对玛丽娜·特罗伊的影响在《中年》里的四个女主角中,玛丽娜和亚当的关系应该是最亲密的。

研究《中年》女性心理受创后人格发展影响

探索《中年》里女性心理受创后人格的发展

王 蕾

摘 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她著作颇丰,而且多次获得极有分量的各种文学奖项。《中年》是她2001年的一部力作。这篇论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主要是人格结构理论,以书中女主角之一玛丽娜·特罗伊为例,分析了中年女性在人格紊乱后如何重新达到平衡,探索了《中年》里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中年》玛丽娜·特罗伊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引 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极负盛名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她最让人震惊的是作品的数量。她的作品已出版的有一百多部,其中包括五十多部长篇小说、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九部诗集、八部戏剧集、八部故事集和十三部文论。不但如此,其作品的质量同样令人不可小觑。她的作品屡次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欧·亨利短片小说奖等各项文学奖项,并多次获普利策奖提名,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

《中年:浪漫之旅》是欧茨于200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正如小说名字所揭示的,《中年》讲述了一群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如今人到中年中产阶级美国人的生活。它不仅面面俱到地描绘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深度剖析了当代中年人的各种困境。这篇小说由亚当的死亡开篇,主要讲述了四个爱恋着他的女人在他死后各自面临的人生选择。亚当是一个神秘的独眼雕塑家,他的身体充满了各种丑陋的伤疤,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在盐山这个道德腐朽和精神贫瘠的中产阶级中年人聚居地,这样特立独行的人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他身边的男男女女。女人被他吸引,爱恋着他,因为他神秘而浪漫;男人也被他吸引,想同他做朋友,因为他的思想深刻。他的死令人难以忍受,尤其是书中的四个女主角。这四个女人,因为他的死亡,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一个转折点。作为中年人面临的种种危机使她们的精神世界处于崩溃的边缘。经历种种的艰难困苦,四个人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度过了精神世界的危机,最终都获得了救赎。

这篇论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通过研究四个女人精神世界崩溃后人格的发展,尤其是玛丽娜和奥古斯塔人格的升华,探索了《中年》里中年女性的复杂心理世界。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状态是由人格这个动态的系统决定的。而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由本能和欲望构成,不受理性、逻辑和道德的制约。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避苦趋乐。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从本我分化发展而来,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起一个调节的作用。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即为了长久的快乐,可以忍受暂时的委屈。超我发源于自我,是自我理想和道德的一部分,它严格地遵守着外界的各种理性规则和道德规范。超我遵循理想原则,为至善至美奋斗。本我可以说是本能的产物,而超我则是外界对精神的严厉要求,自我在人格里起一个平衡本我和超我的功能,可以说是人格里最重要的结构。这三者紧密相连,互相牵制,维持了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人的自我能够很好地平衡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时,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正常的;如果自我失去了对于本我和超我的控制,三者不能平衡,系统处于紊乱状态,人格就不正常,这样再发展,就会精神失常[2]

《中年》里的四个女人,因为亚当的死,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造成了人格系统的混乱。但是之后四个人不同的际遇,给人格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玛丽娜通过与罗杰的结合达到了人格的升华,奥古斯塔最后能安下心与丈夫平静地生活也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卡米拉最终在狗身上找到了最终的寄托,阿比盖尔建筑师及中国小姑娘重组健康之家,也结束了寂寞空虚的生活。本文以玛丽娜·特罗伊为例,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了她们是如何走出这段阴影的。

亚当对玛丽娜·特罗伊的影响

在《中年》里的四个女主角中,玛丽娜和亚当的关系应该是最亲密的。他们合伙开了一家小书店,更确切地说,是亚当投资了玛丽娜的盐山书店。因此,亚当的死,给她带来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

亚当是她精神世界的支柱。在盐山这个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中产阶级聚居地,玛丽娜是罕见的几个把艺术作为理想的人之一。她曾对绘画报以极大的热情,却在世俗事情的消磨中不得不放弃了心中所爱。而亚当雕塑家的身份,洒脱不羁的穿着,神秘的举止,富有内涵的话语,恰恰符合了人们心中对于艺术家的想象。玛丽娜的这种心态,符合了弗洛伊德对目标性定向求同作用的定义。这种求同作用指的是受到挫折的人往往效仿取得成功的人,使自己与其保持一致,从而取得成功。这种求同作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正是因为它,玛丽娜在亚当死后仍不忘对雕塑的追求,帮他完成了那些残次品,自己也成为成功的艺术家。

不仅如此,亚当无私热情地帮助她重拾对艺术的热爱,让她重新拥有了年轻时候的激情与梦想。亚当身上的一切特质都深深吸引着她,尽管亚当并不接受她的示爱,她却常常想象着自己与亚当之间有着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想象正是自我为了压抑本我对亚当的渴望和调节超我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而作出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玛丽娜得以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

亚当死了之后,玛丽娜的精神世界崩溃了。她要经常吃镇静剂才能平稳自己的心情,不至于痛苦绝望到自杀。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在这个时候,本我对于亚当的渴求受到极度的压抑,超我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也被迫终止,自我不能平衡本我和超我,人格在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发生紊乱,精神已经出现失常的倾向。

罗杰的介入与玛丽娜的移情(www.xing528.com)

这个时候,罗杰·卡瓦纳夫的出现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罗杰是盐山的律师,他要执行亚当的遗嘱。可是亚当在世时一直没有把遗嘱完成,为了完成他的心愿,罗杰需要找一个跟亚当比较亲密的人来完成它。于是他找到了玛丽娜,伪造了签名,尽管这并不合法。同谋者的身份,亚当之死事件的共同受害者,这两个身份把玛丽娜和罗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他们在亚当的工作室里见到了盐山那些爱慕亚当的女人送给他的卡片和礼物。她发现亚当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甚至周围的好朋友都在其中。玛丽娜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并感到愤怒。理想爱情的破灭使超我受到压抑,而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急于寻找出路摆脱这些负面情绪。罗杰也见到了那些照片、信件和礼物,见证了她的屈辱,她虽因此而讨厌罗杰却又在性本能的影响下被罗杰的肉体吸引。被他触摸都感觉“像电流穿过全身”[3]。于是,玛丽娜和罗杰在亚当的工作室里发生了关系。在这里死的本能也发挥了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外在表现就是破坏欲、攻击欲、控制欲、剥削欲和竞争欲等。如果死的本能从人自身发泄到外界的对象,危险就可以被转移,而焦虑也会随着消失。玛丽娜内心的种种痛苦委屈就通过对罗杰的乱抓乱咬得到了发泄。

之后,玛丽娜又被新的矛盾所困扰。她认为自己爱着亚当,却在他的工作室里和别的男人做爱,她为此而自责。而对罗杰,肉体的吸引和精神的排斥,本我和超我的冲突,都令她痛苦不堪。因此,她选择了逃避。

玛丽娜的逃避与最终的幸福

葬礼后,玛丽娜远离了盐山,除了书店的负责人和父母,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去了亚当另一处的偏僻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在那里,她发现了很多亚当未完成的雕塑。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玛丽娜的人格在目标性定向求同作用的影响下,以亚当为目标,向着成功艺术家的方向靠拢。同时,本我对快乐原则的追求,也使她抛却一切心思,专心致志地完成那些雕塑。

可是,烦恼依然没有远离。白天,她在亚当的房子里怀念着亚当。到了晚上,身体对于罗杰的渴求让她烦躁焦虑。玛丽娜的本我其实已经接受并认可了罗杰,只是被自我和超我压抑着,处于矛盾中的玛丽娜尚未发现。

最后,经过一番努力,玛丽娜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亚当,她不能走进他的心灵,不能完成他的心愿,她只是她自己。至此,玛丽娜终于从亚当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玛丽娜按自己的理解完成了那些雕塑,回到盐山,那些雕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也再次见到罗杰,那时罗杰刚有了个儿子,满腔父爱写在脸上,整个人都变得让玛丽娜心动不已。他们坎坷的“浪漫之旅”终于有了完美的结果。

结 论

其实,玛丽娜原本对于亚当的爱并非真正的男女之爱。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爱直接来源于性本能,爱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以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2]。最可能的是,玛丽娜是因为自身的挫折而对亚当这样具有艺术气息的人产生了求同心理,有了精神上的爱恋,却来不及发展。因此,本我发泄的对象产生了移置,起初是雕塑,后来变成了罗杰。在罗杰这里,玛丽娜本我对于欲望的渴求和超我对于理想爱情都得到了满足。根据弗洛伊德的定义,在这种移置过程中,如果替代对象是文化领域的较高目标,这样的移置就变成了升华[2]。显然相比较于求而不得的亚当和抽象的艺术,罗杰是道德世界所界定的较高目标,这样,玛丽娜的人格最终达到了升华。

与玛丽娜的经历殊途同归,其他三个女人在经历了种种困惑迷茫痛苦后,最终也走出了亚当之死带来的阴影。随心所欲、快乐至上的奥古斯塔·卡特勒在追寻亚当过去的过程中重新寻回了本我与超我的平衡,回到深爱她的丈夫身边。卡米拉·霍夫曼在她养的七只狗身上重新拾回了自信,所有的情感迁移给了爱护这些小动物,也得到了人格的升华。阿比盖尔·代斯·普雷斯把满腔母爱奉献给了“戴贝雷帽的小姑娘”[3],为此和她的养父结婚,重新找回了精神世界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林斌.《极度孤单》:乔伊斯·欧茨———短篇小说创作四十年的回顾展[J].外国文学动态,2006,(4)

[2]张传开,章忠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中年———浪漫之旅[M].李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