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意语言变化中的不规范现象

留意语言变化中的不规范现象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心语言变化中的不规范现象乔媛摘要:社会发展促使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总是共生存在,相伴而行。显然,这些网络语言很大程度上繁荣了新时期的汉语语言文化,但是在这种繁荣背后,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规范和滥用汉语的现象。这段文字摘自网络,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能发现网络语言不规范和滥用汉语的几个问题。

留意语言变化中的不规范现象

留心语言变化中的不规范现象

乔 媛

摘 要:社会发展促使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总是共生存在,相伴而行。积极的变化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促进交际。消极的变化不利于语言发展的健康和丰富。本文主要列举了社会语言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语言变化特点,简要分析了一些不好的语言变化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综合当前语言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变化中的社会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语言变化 网络语言 语言规范

一、生活中语言变化的现象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变化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我们无法用某种事物最详尽地、最快速地记录社会生活的变化步伐,但是社会生活的每一点变化却会在语言上以极快的速度呈现出来。

比如说建筑工地用语吧,小时候我们看见最多的可能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之类的更加平等、更尊重人的话语了。再比如我们在十字街头看见的语言,早先在交通宣传牌上的多是一些口号式的语言,例如“多拉快跑,必定坐牢”,现在更多的是“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一路伴我行”这样的语言。还有我们去超市去买东西,排队排了很久,心里很不耐烦,可是收款员的一句“让您久等了,对不起”,可能就让我们觉得服务很好,成了回头客。这样的语言不仅让人感觉到尊重,还给超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这些语言变化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以上几个例子说明社会语言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系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美、更有文化含量,甚至有更大的不可预知的作用。但是语言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有积极的变化也就随之伴有消极的变化。

只要留心,我们还会发现社会用语的其他问题。走进火车站,听见很多卖包的小店用喇叭重复播放着这样的话语“双肩包、学生包、行李包,包包价格最低”,本来是给人提供方便的温馨小店,可是这么连着一排的小店竟然店店都用小喇叭重复着同样的语言,都是最低价,到底谁是最低?况且俗话都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更何况这样重复的叫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用得不好;打开电视,有些小医院的广告更是三遍三遍地重复着医院名字和地址,像类似以上这种没有更多信息量的重复就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不合作的表现;还有一些街头巷尾的商店,经常用大幅纸张贴着“拆迁大甩卖”,“全市最低价”,“大甩卖,大甩卖,最后三天”,乍一看,很是吸引眼球,可是说拆迁的一直没拆迁,说最后三天大甩卖的三个月后还在甩卖。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商场先提高衣服的价格,再打折热卖。这样滥用语言,就会损坏语言的公信力跟诚信度,因此我们现在看到这样的语言就会觉得不可信,甚至厌烦。

二、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及其特点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发展的速度更快,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因而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来沟通,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加和网络对我们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网络语言的发展壮大和变化迅速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认为网络语言属于社会语言的一部分,同样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显然,这些网络语言很大程度上繁荣了新时期的汉语语言文化,但是在这种繁荣背后,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规范和滥用汉语的现象。

例如:姗姗妹妹!姗姗妹妹!你肿么了?你到底肿么(怎么)了?以前的你素(是)这么口耐(可爱),可你现在躺在ICU病房里的样纸(样子)好口年(可怜),偶(我)都要桑心屎(伤心死)了。睁开眼睛看看偶(我)好吗?表(不要)丢下偶(我)。好多话还米有(没有)对你讲,偶不许你就酱紫(这样子)离开,你搞虾米飞机(什么危机)!偶们说好要聊一辈子扣扣(QQ)的啊!姗姗妹妹,偶也开始流鼻血了,偶可能要来陪你了。(www.xing528.com)

这段文字摘自网络,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能发现网络语言不规范和滥用汉语的几个问题。第一,滥用方言。“偶”表示“我”,“酱紫”表示“这样子”,用山东枣庄一带方言“肿么了”表示“怎么了”,还有用“有么有”表示“有没有”等。第二,明显使用错别字。把“样子”写成“样纸”,“小朋友”写成“小盆友”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把版主写成“斑竹”。第三,使用语音相似替换。比如飞机写成“灰机”,泪流满面写成“内牛满面”,类似的还有“灰常好听”、“灰常给力”、“霉女”、“大虾”、“杯具”、“鸭梨”、“围脖”等分别表示的是“非常好听”、“非常给力”、“美女”、“大侠”、“悲剧”、“压力”和“微博”。这种特点的产生可能在起初是具有偶然性的,人们在使用搜狗数字法时偶尔敲字错误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奇怪的是这种错误竟然导致了一窝蜂似的跟随,使得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也就从无意过渡到了有意,从而扩大这类词的出现了。那么除了以上这段文字所反映出来的网络语言特点外,网络语言还有一些这段文字并没有反映出来的特点。我们接着探讨。第四,颠倒词序。这个可能是受到周星驰电影里面一些语句的影响和港台腔的影响,例如把“先走”说出“走先”。第五,汉语跟英语夹杂使用。一些英语的表达方式也被借用到汉语中,例如“吃饭ing”表示的是正在吃饭,“纠结ing”表示的是正在纠结这种状态中。第六,用压缩或者反语构成新词,例如把“郭德纲的粉丝”叫成“钢丝”,在好友或者男女朋友之间用的“蛋白质”表示的意思也不是传统的意思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那么在网络聊天工具中,我们还发现网络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第七,有些词独字使用产生更多含义。例如“晕”、“汗”、“倒”。“我汗”表示的就是很意外或者尴尬的意思。最后网络语言还有用到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_^”表示微笑等。还有用数字和字母构成新词。如“818”表示“八卦”,“886”表示“拜拜喽”,“7456”表示“气死我啦”等;“GG”表示“哥哥”,“BT”表示“变态”,“CU”表示“再见”等。

三、关于语言规范的态度和措施

以上我们讨论的多是语言变化中消极的一面,滥用语言的现象,而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家里好的电器会很爱惜,很小心地使用。可是对语言,我们却没有这样的爱惜和小心,总是毫不客气地使用,这样就使一部分词语的本意大打折扣。同样有一些词语也被乱用,经常名不符实,使人们生疑,例如前面提到的“最后三天大甩卖”。在探讨网络语言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特点时,这种不利影响就要表现得更为严重,不管是偶然出现的拼写错误由于一窝蜂地跟随造成了更广范围的错别字,还是滥用方言词语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使用谐音代替原字这些都不利于我们的学生学习汉语,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那么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阻力就更大了,或许我们会因为这样的行为使得我们原来拥有的语言变得弱化甚至消失,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也弱化了我们汉语的自身魅力。

当然我们承认在语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追求更有文化含量更规范的过程中,这些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总是会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用“共生”的态度,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是共生的,是相伴相随的。我们要对新的语言现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不是“一竿子打死”,不一竿子打死,是因为我们要对新词的产生进行区分,对以上那些用得不恰当、不真诚、不利于语言生活的健康,影响交际的那些语言现象要加以规范,但对于那些好的新词,能丰富语言生活,促进交际的新词要加以保护。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给力”就是一个好的新词,这样的新词就会像喷泉一样,从底部喷上去,我们不仅在口头语言上常说,现在在一些国家重要报纸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久而久之,“给力”这个新词中的新颖色彩就会磨损,稳定色彩就显示出来,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然而对语言滥用现象我们的规范措施是要重视引导,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应多引导少用法律作出禁止性规定。我们要坚持语言发展规律,上面提到的那些滥用符号的语言就违背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有复古的意思,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这种现象就应该被禁止。同时作为网民要有自律性,不要盲目地“赶时髦”,忽视自己的个性一窝蜂地往那些不规范词语里扎堆,一说微博就都是围脖,一说朋友就是盆友,我们要增强自己对语言的保护理念。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拓展自己对语言发展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使用网络进行语言创新时减少不规范使用语言的概率。但是当对那些只限定于网络使用,不妨碍社会交际的、没有沉淀下来从而渗透到现实世界的网络词语,我们就没有必要全部反对或者禁止,只能说对于网络语言的这部分用语我们不提倡但不反对。但是对于网络词语中的带有消极影响,甚至是侮辱意味的语言,例如TMD(他妈的)我们是要不提倡和坚决禁止的。总之滥用语言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语言,这对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是没有好处的,当人们不加限制地滥用某些语言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又没有监督,没有规范,没有引导,那么人们就会一窝蜂地用起来,这样我们好好的语言就被用坏了,反正我是看见那些“大拆迁,狂甩卖”的醒目语言时,都会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就是因为语言的滥用导致了这类语言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语言总的来说是为我们服务的最常用最有用的工具,不保护的后果就是伤害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留心各种语言现象[M].第三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赵俐等.语言以人为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许子为,顾为,何淼.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7)

[4]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