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说,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我们对目前教育与教学中的价值追求、主要行为与做法进行审视,哪些有利于学生发展?哪些阻碍了学生发展?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教育者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观点下审视教育目标及其达成方法。目前,许多学校甚至地方政府在教育质量与高考升学人数(或升学率)之间划等号,简单地用高考成绩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学生解题的熟练性,大容量、高强度地进行解题训练,过度地对知识进行拓宽和深化,忽视学生实际,严重加重了学生负担,妨碍了学生发展。单就任何一个学科来说,学科知识都是无止境的,题更是解不完的,这种无限制的训练只会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不尊重。经过长期的思考、审视,我们认为:“育人”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在于能力、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养成。许多成功人士的职业发展历程是不断克服困难、迎战挫折的历程,并在这一历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升华自身品质;相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畏首畏尾易于成为平庸者。《纲要》又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正是基于我对教育多年的感悟和对基础教育本质的不断追索促成了“学生发展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正如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
2.学生发展力释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发展”的阐释是:①事务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②扩大(组织、规模等)。在现代教育观下,“发展”就是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不断丰富与提升,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实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与运用;另一个是基本技能方面的模仿、操作、运用与迁移。“过程与方法”的深刻含意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的是通过学习,感受、领悟学科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人从来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三个维度对人的“发展”作了清晰简练的阐释。教师要立足本学科,着眼于促进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发展,生成、激发、提升学生发展力,而不是只关注对本学科知识的传承。虽然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分学科以“一节课”为基本实施单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方式进行,但各学科教育目标的交汇点应是人的发展,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观点下审视和实施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将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个性品质与价值观所形成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合力叫做个人发展力。从这里不难得出学生发展力这一概念,可以将其定义为:学生发展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以使自身能够持续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和自身健康、优质发展的合力。由此可知,学生发展力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其中,知识技能主要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体验、特长;能力主要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品质主要指思想、品质,性格、意志,情感、态度,创新精神。
3.对培养学生发展力的思考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培养学生发展力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在传承、生成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学生要参与到知识、方法、思想的生成过程中,因而,教学中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质形成为重,学思结合,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思辨性和探究性等特征;坚决杜绝灌输式、高压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反对教学方式的教条化。为此,我们提出实施发展性教学,以求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形态问题。此外,第二课堂、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要发挥两种教育形式在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如举办科技、艺术、实践、体育、特长展示、创新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特长发展。
由于培养学生发展力的关键在于学生知识、能力与品质等素质的提升,在于形成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特别是在一些具有思维价值、创新价值的地方,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因此,教学进程可以缓一点,以增加学生思考空间;教学难度可以降低一点,以符合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键地方可以让学生多探索一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要通过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实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在数学学科中,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是培养学生发展力的绝佳素材。
4.学生发展力的三维模型
图3是学生发展力的三维模型,我们将学科知识与技能作为横轴,能力作为纵轴,个性品质作为纵轴。三个维度既相对独立,各自成为一维,表示三个维度的相互不可替代性;同时,三个维度又相互作用、存在一定递进关系,知识技能为能力提升与个性品质发展起到奠基作用,个性品质又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提升起到催化作用,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到品质,呈现出递进式的发展形态。学习知识既是目标,也是手段,通过学习知识,形成了能力,提升了品质;反过来,良好的品质又能促进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三个维度相互作用,促进主体协调发展。
图3
基础教育中,知识技能的习得是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要求;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是最高目标,处于中间形态;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虽不像知识目标那样,有时在一节课中可以达成,而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但它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对教育最高目标的追求。
在三维模型中,每个维度的内涵都是丰富的。模型中所列举的内容仅是该维的核心要素,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并列关系,有些要素间呈现出递进关系。(www.xing528.com)
图3中,知识、能力和品质的涵义如下:知识技能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体验、特长等;能力是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个性品质是指思想、品质、性格、意志、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
5.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发展力的解读
学生发展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校园文化的熏陶、制度约束下规范的养成、学科教学、特长发展等。每一环节都有着其它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科学,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其教育价值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对学生发展力初步认知的基础上,依据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与教育目标,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发展力的三个维度的主要内涵阐释如下:
一是知识技能,包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基础,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及其思想已渗透到几乎所有学科,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存在,坚实的知识基础是发展的基石和前提。
另一个是能力,在《课标》[2]中,对数学能力的界定为: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些是数学基本能力,还有发展性能力,包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等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
第三是个性品质,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意志、创新精神是品质的主要内涵。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沃勒说:“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任弼时说:“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午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发展意识也是个性品质的有机构成部分,意识决定走向。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有了发展的意识,就能通过意志与行动,逐渐形成自身发展的行为自觉,实现发展。
6.提出学生发展力的意义
发展力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个体发展的“发动机”。高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奠基期,是发展的初期。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一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个性品质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发展,都处于关键期。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数学是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习得效果,更要重视在这一过程中能力的发展、个性品质的养成,并将其分解到数学教学的每一课时,通过具体的教学行动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自主发展力,为继续学习与研究提供必要基础,数学教育的多重功能和魅力也在于此。
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构成的三维空间,这个三维结构简要地展示了一个人发展力构成的核心要素。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离开学校不到两年可能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唯有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等,这些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确实,部分数学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了,能够直接经常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纯粹数学知识,为数不多,但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主动发展的个性品质以及理性精神将伴随一生,深刻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提出学生发展力的意义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的追求,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坚实的根基。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人认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以实施,甚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因而产生无用论。这种狭隘认识产生的根源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清、不全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后果。经过调查发现,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恰是由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个性品质。
以培养学生发展力的课题《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展力的研究与实践》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被东莞市教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市级和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目前,各项研究正在持续进行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