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全观察:回溯与前瞻

高考作文全观察:回溯与前瞻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小作者明白,照母亲的期望成长、成熟才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两文,均是在对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议论,前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点出纪念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忘记的过去。

高考作文全观察:回溯与前瞻

(一)意高境界阔,题好一半文

200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为“纪念”,在形式上属于引发式话题作文,话题积极引导考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回顾历史,寄寓未来……是一道积极的、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有话可说的题目。而获得满分的四篇佳作,都具有审题准确,立意高远的特点。《芬香永存》是一篇悼念亡母的至情至性的散文,母亲走了,但是母亲的美德、教诲永存,对母亲最好的纪念就是照母亲的期望成熟、长大。《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两文,写的是同一题材,都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审视,在历史的时空里穿梭,“不能忘记过去,正是为了美好的未来”,“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都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纪念》一文,作者选择的“纪念”事例,展现了“纪念”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各种真切的回响,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再从话题作文“自拟标题”这一要求看,《芬香永存》最有韵味,“芬香”暗寓了“母亲”的美德,也是“纪念”的缘由,“永存”是“纪念”的最好结果;《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两文,题目即观点,旗帜鲜明,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纪念》则直接以话题作标题,拙而见朴。

启示一:准确审题,高远立意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因而,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甚至满分,一定要过好审题关。怎样过好审题关呢?首先要认真阅读并准确理解题目及提示性的话语,根据话题提示,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意。如“纪念”这一话题,先下定义指出什么是纪念,又作比较严格区分纪念与怀念的差别,再举例子展示纪念的形式,对考生如何选材作了大致的提示,最后一段抒情性的话语,则是用来启发考生立意,点燃考生写作的灵感火花,让考生迅速进入角色,萌发写作的冲动,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考生只有读懂、审准题目,才能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

启示二: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好的标题既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亮点,也是自己顺畅成文的关键,题好一半文,名(题)不正则言不顺。好的拟题应该具有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等特征,能昭示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能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能给人想象的空间,能透射出文章深邃的内涵。因此,应根据话题的提示展开联想和想像,或“添枝加叶”,或巧用比喻和象征,或化用歌词、诗句等,为你的作文拟一个好的标题,让你的作文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二)情真能催泪,理直最服人

读《芬香永存》,我们仿佛听到了小作者深情的呼唤: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导师,当同龄人还在父母的树荫下乘凉时,小作者却得担负起生活的责任:照顾自己,善待妹妹,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小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因为小作者明白,照母亲的期望成长、成熟才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两文,均是在对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议论,前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点出纪念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忘记的过去。后者两次对比,发人深思:同是纪念二战德国战后的反思、忏悔与日本右翼拒不认罪、美化战争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善恶自见;国人理性地纪念和少数人“打砸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前者更有理有节有利,后者则易授人以柄。作者所阐述的“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的观点,果然高屋建瓴,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启示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主情,以情感人。要让别人感动,必先自己感动。为此,写自己亲身经历,写生活中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一点一滴,于细微处见真情、深情、浓情、美情,才能让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你的作文才能成功。

启示二: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强调考查考生对现实的理性认识,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那么,考生怎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增强思辨色彩呢?首先,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其次,对事物要全面、准确的分析,不能只顾及一点而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道理要讲得有理有据,“讲”道理时,还要“与时俱进”,不要静止地、孤立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分析事物。上述两文均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说理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选材有准绳,谋篇有匠心(www.xing528.com)

纪念什么?如何纪念?不同的时代、民族、个体,有着不同的内容、目的、方式。以《纪念》为题,大而宽泛,极不好把握,而《纪念》一文的作者,却能抓住纪念的实质和内涵:自信、坚韧、爱、感恩,并以此为彩线,串起犹太人、居里夫人三毛、人们的种种纪念的“贝壳”,展现“纪念”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各种真切的回响;收放自如,形散神聚,深广兼优。如果说《纪念》一文用的是几个并列的特写镜头的话,那么《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则是典型的蒙太奇手法,三组记录时空的镜头,汇欧亚两大战场于一处,聚前后六十年历史于瞬间,“人间正道是沧桑”,跨越式的对比,波澜壮阔,具有史诗般的美。《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一文,其理性的光芒、人性的光辉,来源于作者精选的典型事例、冷静的思辩分析、鲜明的对比手法,一样潮起潮落,浪卷莺飞。与前面三篇作文相比,《芬香永存》写的只是生活中的涓涓细流,但也不是平铺直叙,也充分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母亲生前的慈爱和教诲与身后的影响对比,有母可依时的幸福、娇憨与丧母之后的无奈、成熟对比,尺水兴波,同样扣人心弦

启示一:事事留心皆学问,弱水三千饮一瓢。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同时,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写作时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才能左右逢源,也才能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选出最精当、最合适的材料来。

启示二: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通幽方能引人入胜。使文章曲折有致的方式有很多:抑扬法、误会法、铺垫法、设置悬念法……而上述四篇佳作几乎用的都是对比法:前后对比,成熟感、沧桑感扑面而来;正反对比,善与恶、正与邪形同泾渭。大的题材自然波澜壮阔,小的细节亦可尺水兴波。只要谋篇有法,技巧得当,一样能抓住读者的心。

(四)谴词多典雅,无句不清新

摇摆的柳絮/飘逸的长发……闪闪的星星/明亮的眼睛……一抹红霞/温柔的唇……——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作者能极快地筛选出如此别致的意象,其睿智的思维,机敏的构想,已将作文置于了极高档次。历史如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贪婪地看……拾起……收藏……纪念……——隽永的语言,隐隐透露的哲思,顿时令人刮目相看,吸引着你不得不在悬疑和惊奇中继续浏览。六十年前……六十年后的今天……——三组镜头,绘形绘声绘色,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给你一种心灵的震撼。行动升华……理性引导……(阻止)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惊世一跪……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朴实而形象的语言,闪耀着理性和人性的光辉。

启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兼美,方能折桂。四篇佳作都赢得了满分,除了他们成功地选择了表述载体,立意有了生动的依托,话题有了腾飞的翅膀外,其语言功夫均不可小视。完全符合高考作文对考生语言的要求:准确、贴切、规范、典雅。因此,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学习和积累语言,重视语言文字的提炼,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用词精当求传神,句式灵活有意蕴,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让语言活起来。从而使文章文采飞扬。

【反思】上述案例收录在《2005年全国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主编,开明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笔者应《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邀请,对广东省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目及考生答卷情况所做的分析和点评时,点评后面附上了满分作文及点评10篇,限于篇幅不再引用。该书在当年高考后不久即出版,发行量高达数百万册,深受全国各地高三语文把关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作文是高考后最热门的话题,作为既成事实的作文命题已经伴随着学生高考的结束而结束,但是对它的研究和评价却没有结束。研究高考作文题及考生答卷情况不是雨后送伞,而是为了更好的教,研究和评价虽然是回溯的,但同时也是前瞻的,可以以此为基础展望作文题未来的发展趋向。这种具有总结性、形成性、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的研究和评价,可以指导教师更有效地教,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领导力强的教师对高考、中考后的研究和评价,一方面会引发更多教师重视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功能,在作文教学中融入辩证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激发学生个性的飞扬。另一方面作为行家里手的意见反馈,会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结语】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有高低。学生的考试成绩既是对其学习效果的测定,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学生成长在课堂,教师成功在课堂。教师作业布置是否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否得当?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如何?对学情的了解和研究达到什么程度和深度?一考,所有数据都显示出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因而一考当前,师者必先自明。一个教学领导力强的教师其考试指导力也应该不弱。在复习指导阶段往往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快速和准确的解题能力能有效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师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学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试题,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命题则是教师的基本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养。经常命题有利于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发挥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老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考后的质量分析和评价通过相关数据和因素分析,对测试结果所反映的考生掌握学科知识及其具备的学科能力水平状况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可以使学校、上级教研部门及时了解本地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及其具备的学科能力水平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为考试命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对提高本地区中考、高考和高中会考命题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