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目标,科学训练: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明确目标,科学训练: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再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应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理解词语。

明确目标,科学训练: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一)遵循三项原则,制定周密计划,抓好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高效的复习是建立在周密的计划和有序的教学中的,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时间,当时间的主人。一般来说,复习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三个月,复习次数最少要保证有三到四个循环。要订好复习计划,安排好时间进度,处理好各类知识的复习顺序、时间分配,要按计划行事;同时还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复习。新学期要切实安排好四轮复习:

1.整册复习,梳理知识。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2.单项强化,分类复习。针对考试内容,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复习训练。3.综合训练,提高能力。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用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让学生进行热身训练,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教师侧重点拨指导。

(二)实施科学指导,增强训练实效

A.积累运用考准确

1.“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易读错和混淆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分类整理,制成卡片,常翻常看,熟记于心。

2.“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以教材中出现的词和短语为主进行复习,并联系语境理解其意义,弄清其搭配习惯、感情色彩等。

3.仿写句子:要把握仿写的要点,如句意的连贯、句式的相近、修辞方法的相同等。

4.“病句”的辨识、修改:要把握其基本类型,多做练习,突破难点。

5.“标点符号”的运用:了解常见标号和点号的基本用法,注意易错的标点符号类型及其出错的规律。

6.课外名著阅读: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阅读的名著要熟悉掌握,会做读书卡片,会评析人物和情节;二是熟记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常识

7.“古诗文名句”的默写与赏析:应主要掌握《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对其做到能背诵、会默写、默写时不出现错别字。复习时,可将其名句分类整理,如写四季景物的、写山的、写水的等。名句的赏析可在理解意思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B.现代文阅读考文本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应当遵循“整体阅读,了解内容;找准语句,领会主题;仔细审题,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落笔答题”这样一个阅读步骤。在答题时必须渗透“抓住主题,答案不在你脑子中,答案就在原文中”这样一个答题观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从中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文题对照”——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再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总之,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一个学生能够整体阅读、领会主题、找准语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会组织语言。中考的考纲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要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将文章中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掌握四个“三三”技巧。

审题:三读三思——读题干,思考命题意图;读要求,明确解题方向;读材料,思考蕴含的解题信息。

解题:三联三比——联系知识积累,比较中发现异同;联系题目要求,比较中求得最佳;联系解题思路,比较中分出条理。(www.xing528.com)

作答:三细三清——细心作答,不偏题意,做到思路清;细心推敲,不漏要点,做到表述清;细心组织,不漏标点,不写错字,不乱涂乱改,做到书写清。

复查:三定三戒——面对难题情绪稳定,戒心慌意乱;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思想坚定,戒犹豫徘徊把对的改错;发现答题错误,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错失良机。

C.文言文阅读考课本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定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有所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应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理解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翻译句子要落实重要词语,补充省略成分,调整句子顺序,力求表达通畅。对内容的考查与现代文基本相似,先整体把握,理解文意,回答要注意转换语言。总之,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其次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查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文言文的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在课本中出现过,虚词的考查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所以,只要学生能对课内的文言文有了较好的掌握,有迁移能力,做好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就不难。因为说到底,中考文言文阅读无非就是对课本内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

D.写作表达考创意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训练“既要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也要帮助学生打好必要的写作基础”。我们要从最基本的语言规范抓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施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必须强调真情实感,唯真情实感最可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笔下的假、套、空。

E.“四少”、“四多”抓实效

1.少点粗浅指导,多点精深指导。所谓粗浅指导指的是宏观的一般规律的指导。如审查题干—确定范围—筛选信息—重组表述等。这些都是学生已知的方法,且抽象空泛。而精深指导则是:正确判析差错原因,分步指导解答过程,比较评析优化答案,提炼归纳解题要领。

2.少点演绎验证,多点归纳感悟。演绎和归纳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演绎验证是从一般到特殊。其操作步骤为:传授解题方法→训练验证方法→点评训练结果。思维的走向为:理性→感性,抽象→具体。归纳感悟正好相反,是从特殊到一般。其操作步骤为:接触材料→实施训练→评析答案→提炼规律。思维的走向为:感性→理性,具体→抽象。

3.少点练前讲授,多点练后评点。每次训练前,应简明扼要地出示训练目标,明确训练要求;训练后,揭示命题意图,归纳解题策略,分析典型错误,修改完善答案。

4.少点重复操练,多点思维训练。有丰富经验的初三老师都明白:靠题海战术是不能打赢中考这一仗的。因为题目容量不等于思维容量,重复操练不等于提高能力、触类旁通。教师所提供的复习资料,不应该是稀释的牛奶,而应该是浓缩的鱼肝油。题海无边,精练是岸。只有精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才能最终实现语文中考的大丰收。

(载《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反思】教师考试指导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熟悉考情和学情的基础上。首先是熟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今年应侧重的是什么;其次要列出所有知识点,权衡轻重,知难知易,分期分批,领会掌握。此外还应清醒地看到,中考内容的绝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出在课外,而解决问题的钥匙却在课内;因此,复习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复习指导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引导性,同时,还有要有服务性。教师的指导水平越高,学生的介入程度就越深,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一个教学领导力强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很好的语文素质,上课让学生喜欢,能够帮助学生获取高分,还会照顾学生今后发展的老师。

【后记】本案例是笔者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邀请而撰写的、面向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复习的指导性文章,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其权威性自不待言。其中的教学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对中考语文复习的指导切中肯綮:1.吃透课标——准确把握命题方向;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系统;3.培养能力——让学生触类旁通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