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成曲调先有情-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

未成曲调先有情-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有前奏书有序,“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个“情”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头开得好,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学习情境;反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影响到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我对每一堂课的开头都不敢掉以轻心,总要认真设计,力求生“情”。现在就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有关必要性的阐述的语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

【引言】歌有前奏书有序,“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好课的开头也跟歌曲的前奏和书的序言一样,虽未成“曲调”,也要先有“情”。这个“情”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数事实证明:一堂课开头的好与否,对整堂课的教学影响很大。头开得好,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学习情境;反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影响到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我对每一堂课的开头都不敢掉以轻心,总要认真设计,力求生“情”。我通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1.欲擒故纵式的开头

案例一:上《作家要铸炼语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一言不发,瞅着课题发呆,10秒钟过去了,20秒过去了……学生终于沉不住气了:老师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有的学生以为我是在检查板书写错没有,大声提醒我:老师,没写错没写错。我脸色凝重地说:我知道没有写错,我只是有点纳闷。难道你们不感到纳闷吗?瞧瞧,作家要铸炼语言。作家是靠什么吃饭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靠写小说为生,靠卖文为生……我说:回答得非常好!作家就是靠写文章生存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驾驭语言文字。我在读一些名著的时候常常感叹:作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佩服啊佩服!你们说说,作家还用得着铸炼语言吗?叫作家去铸炼语言,是不是相当于说运动员要锻炼身体、教师要学习文化、医生要讲究卫生……有这个必要吗?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原本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作家要铸炼语言,关我啥事?我离作家差得远呢。听我这么一质疑,马上就兴奋了:是啊,有这个必要吗?作风稳健的学生就说:我想应该有这个必要。要是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不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编者也不会把这篇文章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大伙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我就趁热打铁:既然大家都认为作家有必要铸炼语言,那么必要性显然就是我们读这篇课文要抓住的关键。现在就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有关必要性的阐述的语句。学生兴致盎然地一头扎进课文中……

案例二:上新课前,我告诉学生,前几天我在住宅小区听到几个小孩念儿歌,觉得很有意思。大家想不想听?学生齐声道:想!我就念儿歌——

在一个黄昏的早晨,

有一位年轻的老人,

手拿一把生锈又发亮的刺刀

杀死了他那可爱的仇人。

学生哄堂大笑。我故意问:笑什么?不好玩吗?学生道:好玩是好玩,就是每句话都自相矛盾。我说:对。儿歌每句话都违背了逻辑学的不矛盾律。小孩闹着玩是可以的,成年人能不能这样说话?学生一齐回答:不能。我追问:要是有个成年人这样说了呢?一学生说:那肯定是脑袋里头缺了根弦。我再追问:要是鲁迅这样说了呢?难道也是脑袋里头缺了根弦吗?学生答:不可能!鲁迅绝对不会这么说!我说:嘿,鲁迅还真这么说了。马上板书课题:《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学生一下就傻眼了。我说:现在还认为鲁迅脑袋里头缺了根弦的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一女生怯生生地问道:我肯定相信鲁迅啦,他神经肯定正常啦,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取这么一个怪怪的标题呢?我说:问得好啊!谁来帮她解开这个谜团?只听得哗哗哗的翻书声,一双双眼睛在课文里快速搜寻,学生尽入我彀中矣!

2.利用影视作品来开头

案例三:我教《明湖居听书》时,中央电视台刚好播完电视连续剧杨乃武小白菜》。我就利用它来开头:“最近大家都看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大家觉得杨乃武的文才怎么样?”学生顿时有了兴趣,马上有人答道:“杨乃武的文章写得好,他的沉冤最终得以昭雪,虽然原因很多,但与他那份状纸写得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血泪交加、情真意切,感动了京城的大官们,所以大家从感情上才愿意为他伸冤平反。”另一学生道:“文章是写得好,但若没有他老师胡老先生替他改一个字,只怕状告不准,性命也丢了。”我要他说具体一点,该生继续说到:“杨乃武状纸上原先写了这么一句:‘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胡老先生将‘无青天’改成‘有青天’。要是按原稿拿上去,京官一看:‘江南无日月’,情有可原,江南那些地方官都是贪官污吏,徇私枉法,屡次要置他于死地,确实是‘无日月’,该骂。可京官还没审呀,你就来一句‘神州无青天’,京官一看:‘好哇,连我们也骂了,还给你平什么反呀,斩首算了!’”(众笑)我看时机已到,便小结道:“两个同学的发言都很好。的确,杨的冤案最终得以昭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舆论压力、朝中有主持公道的官员、统治集团内部的互相倾轧等。但确实也与杨本人的状纸写得好有关,胡老先生改的那个字更是价值千金。现在我们将杨、胡二人比较一下,谁的文章写得更好?(学生齐答:“胡老先生”)记得剧中有人这样评价:“‘天下文章数浙江,浙江文章数余杭,余杭文章数杨乃武,杨乃武请胡老先生改文章。’这就叫做‘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明湖居听书》中也有这种现象:妹妹说书说得好,姐姐比妹妹说得更好。没有听过她们姐妹说书的人初听妹妹说书,只觉得字字清脆,声声婉转,百变不穷,一切歌喉腔调俱出其下,叹为观止,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可是到听了姐姐说书以后,才知道姐姐比妹妹更高明。妹妹的好处人说得出,姐姐的好外人说不出;妹妹的好处人学得到,姐姐的好处人学不到……。”经过这一番类比介绍,学生几乎是迫不及待,要打开书本一读为快了。

3.利用名人诗句开头(www.xing528.com)

案例四:《长城谣》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一曲乡恋之歌,这首诗歌,有历史的深重追思、反省,有海外赤子的乡愁乡情,还有筑成我们新的民族魂魄的奋发、对祖国民族的祝愿……但是诗人的这种复杂情感,学生能感受到吗?诗人的这份民族情,学生能体验能共鸣吗?经历沧桑人事的诗人的深情学生能悟到吗?这既是教读诗歌的重点又是理解诗歌的难点。如何在阅读诗歌之前给学生一点历史的文化的知识储备,便于更好地理解诗人,聆听她心跳的声音?于是我引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先生的一首诗《喊一声妈妈》来开头:

女儿有腿不能回家

女儿有手不能敬茶,

女儿有泪不能痛洒,

女儿有心不能报答。

女儿只能隔天隔地、隔山隔海、隔年隔月,

喊一声:妈妈——

这首诗是蒋开儒先生以他在台湾的姐姐的口吻写的,姐姐姐夫去台前与妈妈在机场道别后,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长恨天涯隔一水,白头唯有影相随。学生听后无不动容。海峡两岸长达60年的隔绝,那些骨肉分离有家难回的游子的思乡思亲的情绪,那种无法用言语诉说的炽热情感。学生开始有了初步的感受。这就为学习《长城谣》奠定了感情基础。

其实,开头的导入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就是同一篇课文,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上,其导入方式也会不同。一千个老师有一千种导入法,一千节语文课也有一千种导入法。尽管方式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引人入胜!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提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导入中所触发的热情和注意力应该是学生实质性参与和积极思考后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预计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和反应,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效果。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激发;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指引;三是课堂的整体逻辑性得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