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影视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所以用“天翻地覆”来概括,因为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影视产业领域,而且引发了整个文化领域、经济领域,乃至政治领域的发展变革。这种变化概括地说,内部是从公营垄断到市场化转型再到二元平衡的博弈过程;外部则是逐步形成“欧盟视听统一市场”的区域整合与互惠模式的过程。欧盟自1993年协议成立统一市场以来,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影视产业区域整合与互惠模式,2007年欧盟成员增至27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经济区,如今欧盟视听传媒产业市场无论从总体规模、广告额、制作产业规模都与美国不相上下,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以电视为主导的欧盟视听产业市场[2]规模达1075.41亿欧元[3],数字电视市场以约13%的年增长速度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并开发出了全新的电视市场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影视产业市场上,欧盟一直高举鲜明的文化旗帜,不仅保持欧洲各国文化传统,而且创造出一种堪与美国文化强权对抗的新的全球市场竞争力量。
对欧洲影视产业的关注和研究不仅是对全球影视版图的一个完整关照,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同中国一样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的欧盟,至少在以下三点对中国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1)市场基础与指导思想
美国有最早或许也是最完善的电视市场体系,但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从未有过大规模公有制、根植于自由市场的经济之上的;而且从政治上看美国又是一个有着非集权式管理结构、联邦和州政府管辖重叠的联邦制国家。相反,中国却是高度中央集权,尽管事实上地方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美国在电视市场的垄断限制和可接受合并问题上主张由市场主导和减少干预,其市场模式与中国的目标出入甚多。而欧洲市场,尤其是英、法、德等几个传媒大国经过80年代的竞争开放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电视市场体系,或许其更适合中国的情况。另外,欧盟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政治法律结构多样,与中国的东西经济文化差异相似,在一些方面欧盟成员国国内产业保护主义的压力与中国常见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相似。欧盟对电视市场的管理体系由一个中央政策机关——欧盟理事会视听政策局来实施各种规定,各成员国也有虽管理结构不尽相同,但职能类似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监管机构。此外,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在欧洲比在美国更为普遍,欧洲传统上高度认同公共机构的社会价值,这与中国的情况有更多的相似性。因此比之美国,欧盟传媒市场的价值体系基础对中国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
(2)公营和商营并举的双重电视体制(www.xing528.com)
与美国的私有商营占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相比,欧盟的电视体制以公营和私营并举的双重体制为主体,以此为基础的系列节目生产、监管、交易和投资体系均具有不同于私营垄断市场的独特性,公营和私营二者在近十年的竞争环境中形成对峙;欧盟国家影视产业发展中的兼具市场竞争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双轨产业路线”无疑对处于产业发展期,但对意识形态决不放松的中国影视业是重要借鉴。
(3)强势对抗全球影视业的市场霸权
与欧盟对内放松管制,加强产业竞争和欧盟成员的协作互惠相对应的是,欧盟一直高举着反对全球影视霸权的旗帜,特别是法国,以一系列强势“文化保护”政策对抗美国的影视垄断,但是欧盟的对外影视产业政策和战略决不是一个“保护”可以涵盖的。事实上欧盟各国一致反对以“保护主义”概括自身的影视国际战略。为对抗全球影视霸权,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影视软硬件和日本为首的硬件,欧盟制定了完整的互惠整合与区域优惠策略,这一点对于同样处于美国和日韩文化夹击的中国影视产业来说是有特别观察价值的。
本文在总结回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影视市场及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之后,将通过对欧盟层级的影视政策规制和各主要成员国实施情况的介绍,分析检索欧盟模式这样一个理念:如何在影视市场中建立兼顾“经济和文化”的双轨产业政策,如何以统一整合来提升欧洲影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在与外来文化强权对抗的同时,如何兼顾内部成员个体的文化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