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规范、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需求欲望及特点、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陕北文化,既有其悠久的历史,又有其独特之处。
陕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早在三万多年前,这里就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的生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积淀深厚,孕育出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景观和文化现象。历史上,陕北文化和中华文明一样连绵不断,从没有出现断层,且曾经有过多次辉煌: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发轫;秦王朝修长城,筑直道,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两汉画像石、画像砖是陕北文化的肯綮;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以“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雄略,在靖边县留下了唯一一座匈奴民族都城遗址统万城;隋朝时,隋炀帝在《车驾次榆林幸启民所居赋诗》中写到:“塞鸿旗驻,龙廷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膳肉,韦鞲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可见,陕北乃胡汉文化交融传承的地方;两宋时期,陕北是抵御西夏的前沿,是民族鏖战的要冲,各民族在这里大融合,尤其是唐宋诗人在陕北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名篇;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在陕北农民起义的洪流写下了中国农民运动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国民革命时期,历史在陕北翻开新的一页,陕北成了革命中心,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中华大地,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陕北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树起了一块革命的丰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陕北成了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经济增长极,能源重化工基地正在铸造新的辉煌![84](www.xing528.com)
陕北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中心,是华夏民族发展壮大的要冲,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殿堂。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陕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古代曾有几次大的民族迁徙,中原甚至是江南的数百万民众迁徙到陕北戍边或参加屯垦,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的文化,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同陕北的“古道西风瘦马”进行了大融汇、大拼接,形成了陕北既细腻柔情又粗犷豪放的独特文化。几千年来,騚狁、鬼方、匈奴、鲜卑、回纥、突厥、羌、党项、蒙、汉各族大交流、大融合,多个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错居杂处,在温情的联姻与惊心动魄的厮杀喋血中,逐渐同化为今天的陕北人。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道情以及唢呐、腰鼓、皮影等,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充实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当然,在看到陕北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应看到今天陕北在教育方面的问题。陕北地区一直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就是因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因为教育的落后,人口素质不高,使得在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当地群众意识淡薄,这无疑阻碍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重视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应当成为陕北重要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