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推进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前者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可是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因此,必须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后者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81]生态移民是站在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看成是保护国家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须通过移民来脱贫。生态移民坚持自愿原则,并充分尊重民意、民俗。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均须统筹考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而生态移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物色”接受地和解决安置问题。具体来说,生态移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宗教、民族等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广大移民来说,迁移将对他们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习惯产生巨大冲击,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而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则须遵循“要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部署相结合、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要与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相结合、要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要与发展移民经济相结合、要与提高移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要与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相结合”等原则。
陕北由于其能源开发区生态环境恶劣,为解决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生态移民可以作为一种思路来进行选择。对于陕北的生态移民,应结合现实来实施。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规划,实施移民。生态移民要提前几年规划、提前公布,让拟搬迁农民有充分准备,以降低搬迁损失。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对自建住房需求强烈,如果国家计划对某一区域实施生态移民,应该提前几年规划并公布,这对当地农民逐步适应搬迁,非常有必要。(www.xing528.com)
(2)从“两高原”向“两平原”移民势在必行。“两高原”指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下同),属生态移民重点迁出地;“两平原”指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同),是生态移民比较理想的迁入地。一是两平原区有充足的粮食和淡水,有比较大的人口承载空间;二是移民迁入两平原不会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两平原地势平坦,水土流失极轻。东北平原半年耕种,有植被覆盖;另外半年有冰雪覆盖,加之气候潮湿,极少扬尘。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稻和油菜一年三熟,终年植被覆盖,移民迁入两平原不会产生新生态环境的破坏。
(3)生态移民要和农民到城市务工及定居、城市化进程联系起来考虑。有的农民本来就在城市工作多年,像这样的农民,就应该有区分地提供扶持措施,直接鼓励其举家移居城市,而不是在另外一个农村区域帮助其建立安置房,即使建好了也未必能使用,还是浪费。具备这样条件的人员,即使只占到生态移民的10%,今后也是一个巨大的数据,而且减少了资源浪费,顺应了城市化流程,何乐而不为,政府部门的工作应该做得更细化,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多层次多方案满足移民需求和推进搬迁工作。
(4)生态移民要和人们所居住的环境相结合来考虑。如果人们的生活环境危及生命,政府再扶持,也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改变,这就要用生态移民的办法来解决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首先,现在的剩余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生态脆弱地区,而且就地扶贫难度太多。如果移民扶贫,既解决了这些地区条件恶劣扶贫难度大的问题,又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的问题。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无疑是解决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活困难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扶贫组织还应该深入跟踪,帮助移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可见,生态移民能快速推进,也是国家财力越来越雄厚的表现。陕北众多地方,自明清后期生态就较为恶劣,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比较差,所以,应当认真考虑人们的居住环境,科学评价和论证居住的可行性,尽快出台解决方案。
(5)生态移民成本由全体国民共同负担比较公平。刘学敏认为,生态移民不应仅仅是当地人的事情。例如,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东部的生态环境,长江发洪水、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是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其受益者是全体国民及其后代子孙,所以生态移民成本由全体国民共同负担比较公平。”同理,陕北为东部及全国提供了可用的能源,所以陕北的生态移民成本也自然应当由全国人民来承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