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外在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方面,主要有延伸产业链的模式和产业转型的模式两种。
4.1.2.1 延伸产业链模式
产业链延伸就是在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下游加工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以此来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其转型经验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推进相关替代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结构的弹性,完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休斯敦从石油产业发展成石油、航天、医疗三大产业中心,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移至休斯敦,休斯敦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开始整体下滑,休斯敦按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加速了石油科研的开发,油气资源产业群也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同时带动了为其服务的机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粮食、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多种产业的发展。经过40多年努力,该市已经完全摆脱了单一经济模式,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的大型综合型城市。
4.1.2.2 产业转型模式(www.xing528.com)
产业转型模式包括三种方式:一是改变传统产业;二是提高原有产业;三是发展新的高新产业。对此,下面选择德国鲁尔、法国洛林和日本筑丰地区为例,来加以说明。[64][65]
(1)德国鲁尔——从煤钢城发展成产业多元化城市。产业多元化就是在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群的基础上,大量加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内企业的集聚经济以及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推动不依赖本地资源的新产业的发展,逐渐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更替。其转型经验是政府在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转型机构,制定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且将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执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成功转型。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素有“德国工业引擎”之美称。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世界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变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区逐步陷入结构性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鲁尔区实施了一系列的老区整治措施。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鲁尔区以煤、钢为主导的产业,已被新的产业所取代,通过积极拓宽制造业领域,开发第三产业,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如今,大部分矿山和钢铁厂关闭,在煤炭污染过和炼钢炉烧烤过的土地上,已是绿荫环绕着的高科技产业园、贸易中心和文化体育设施。
(2)法国洛林——退出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兴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洛林凭借资源优势迅速发展,主要依托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成为法国重工业基地。但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洛林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于进口煤炭到岸价格的三倍,造成洛林煤炭工业长期亏损,国家无力支付巨额补贴。经过30多年的努力,洛林地区已顺利渡过了转型期,完全改变了煤炭、钢铁的黑色形象,从一个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复合技术产业为主,环境优美的新兴工业区。
(3)日本筑丰——因产业调整而繁荣。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开发本土的煤炭产业一度有很快的发展,筑丰地区成为日本最大的产煤区。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为减轻受煤炭产业衰退影响最大的地区就业压力,缓解煤炭产业衰退给该地区经济带来的负影响,采取了“软着陆”的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政策。受该政策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筑丰地区已基本摆脱了因煤炭产业枯竭而留下的负影响,出现了人口增加、地区经济繁荣的景象。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日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区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