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解决地下有害气体问题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解决地下有害气体问题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下水位,长江水补给地下水,这样,有害气体则被封闭在土体中而发生聚集,严重时会影响工程安全。目前,尚未见到地下有害气体对堤防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案例。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解决地下有害气体问题

4.7 地下有害气体问题

一般地讲,地下有害气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地质历史时期有机物形成的瓦斯气体,在煤体或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16kg/m3,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堤防工程展布区,瓦斯气体很少见。

另一类地下有害气体是第四纪以来掩埋在地下的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地下有害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沼气的形成大致分两个阶段,首先由分解菌把复杂的有机物质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降解成简单的物质,如低级脂肪酸、醇、醛、二氧化碳、氨、氢气和硫化氢等;然后由甲烷菌种作用,将一些简单的物质变成甲烷。沼气是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含甲烷60%~70%,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此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一氧化碳等;它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

第四纪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区总体处于沉降状态,接受了厚达几十甚至上百米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并且在这一时期内气候温和、湿润,植物茂盛,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动、植物残骸被埋藏于地下,从而形成沼气。由于上覆粘性土层的覆盖而不易向空气中散发,部分在淤泥质土层中形成沼气囊而储存于地下,也有部分在较高压力作用下溶于地下水中,随地下水向砂性土层中运移并储存于砂性土中。由于地下水的溶解与搬运作用,在临江地段,地下有害气体与长江水位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枯水季节,长江水位长时间低于两岸土体中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向长江排泄,地下有害气体亦随地下水向外排泄并溢出,两岸土体中则有害气体聚集不明显,对堤防工程影响不大。在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下水位,长江水补给地下水,这样,有害气体则被封闭在土体中而发生聚集,严重时会影响工程安全。在武昌堤内的汛期与非汛期的钻探工作已证明了这一点。

在荆南长江干堤勘探时,钻孔进入砂卵石层后,即听到气体从水中冒出的响声,并有气体从套管口冒出,用火点燃后,火焰高0.7~1.2m。经对气体进行测压、取样作气相色谱分析,其结果为孔口压力150kPa,气体成分几乎全为甲烷,其浓度达873ml/L。

2009年8~9月,在武昌堤内约100m处进行钻探时,发现钻孔中有有害气体逸出,钻孔揭示有害气体情况见表4-16。

表4-16 钻孔揭示有害气体情况一览表

img117(www.xing528.com)

2008年8月29日,ZK01有害气体喷出孔口高度7m多,点燃后火苗达2m多高,火焰呈蓝色,经过3天自由溢放后,井口气体溢出量逐渐减小。由于孔内泥浆护壁,检测到的气体压力可能比实际值要小很多。据喷出高度估算,气体压力接近0.2MPa。经检测,有害气体成分为甲烷(CH4),含量远超过5%,浓度超出国家安全生产限定值和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值,具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气体浓度条件。

该部位分布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含有有机质,有产生沼气的物质条件;砂性土中发育空隙并充填地下水,为沼气聚集提供储气空间;而上部厚2.2~6.5m的灰褐—灰色粉质粘土则形成盖层,将淤泥质土形成的有害气体圈闭在下伏土层中。

目前,尚未见到地下有害气体对堤防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案例。但是,浅层气体的存在,对涵闸等建筑物基础及堤基的稳定均有较大的影响。当封闭气体压力较高,向上逸出时可导致地基扰动、沉陷、开裂;在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封闭的有压气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易在渗流逸出处形成较大的坡降,产生管涌及流土。同时,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在封闭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明火即燃烧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在钻探施工中应引起注意。

【注释】

[1]据徐福兴资料。

[2]据陈引川等资料。

[3]据徐福兴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