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堤防工程与各类土的适应性
1.粘性土
粘性土(不包括软土)主要包括粘土和粉质粘土。不同时代的粘性土,其物理力学性能与渗透性有一定的差异。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的粘性土局限出露于中游的宜昌、枝江地区,其他地区一般伏于新地层之下,与堤防工程关系不太大。
第四系中更新统粘性土为典型的网纹红土,具硬塑—坚硬状,中等偏低压缩性;一般含有姜石与呈条带状分布的粘土矿物,其中蒙脱石含量相对较高,因而一般具弱—中等膨胀性,部分具强膨胀性;土体中一般发育有干缩裂隙,在大气影响带内渗透系数一般较大,最大时可达中等透水性量级。往下的裂隙中常含有少量的地下水,在钻孔中常可测量到地下水位;网纹红土天然抗剪强度偏低,含水量增大时更是如此,因此,网纹红土承载力一般可满足堤防工程要求,不需进行专门的处理。
第四系上更新统粘性土一般呈土黄色、褐黄色、黄褐色等,硬可塑—硬塑状,部分地区可见坚硬状;在一些地方可能具低—中等膨胀性;作为堤防工程地基,上更新统粘性土承载力一般都可满足要求;具微—极微透水性,抗渗透能力较强。
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主要有:一般粘性土呈灰色到深灰色,软塑—可塑状,具中等偏高压塑性,天然抗剪强度偏低,大多数情况下,承载力可满足堤防工程要求;纯净的粘性土渗透系数较低,具弱—微透水性;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沉积环境动荡,粘性土层中往往夹有粉细砂薄层,导致其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渗透系数不均一: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具弱—中等透水性,给堤防工程带来隐患;在垂直方向上一般具弱—微透水性。
2.砂性土(www.xing528.com)
砂性土包括砂壤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等。砂壤土一般具中等偏弱透水性,粉细砂具中等透水性,中粗砂具中等偏强透水性。作为堤防工程地基,均需进行防渗透破坏处理。更新统的砂性土一般具中密—密实状,承载力较高,可以满足堤防工程对承载力的要求;全新统埋深较大时一般呈中密状,承载力相对较高,可满足堤防工程要求;新近沉积的砂性土一般呈松散状或稍密状,承载力偏低,应进行地基处理。另外,在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及以上地区出露或浅埋砂性土可能存在饱和砂土震动化问题。
3.砾类土
主要指不同颗粒成分的砂砾卵石层,其承载力都可满足堤防工程的要求,但它们具强透水性,不能直接作为堤防工程地基,必须对其进行防渗处理。
4.软土
软土是指孔的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呈软塑—流塑状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一般呈深灰色,含有不等的有机质,多分布于洞庭湖、鄱阳湖、牛轭湖、溃口湖及鱼塘等地区,它们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低承载力、弱—微透水性的特点,作为堤防工程地基,一般存在不均匀变形、抗滑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须采取工程处理措施。软土中砂性土纹层理不发育时一般具弱—微透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