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

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新近纪的构造活动,基本形成了现代长江流域的雏形,第四纪的构造变形是新近纪的继续和发展,其间歇性抬升,在周围山地形成多级夷平面,在河流两岸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

2.1.3 新构造活动特征

新构造活动是相对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活动而言的,其起始时间目前认识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是从新近纪的上新世开始,亦有学者指第四纪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目前,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新构造活动应是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构造活动。

研究表明,新近纪的构造活动,基本形成了现代长江流域的雏形,第四纪的构造变形是新近纪的继续和发展,其间歇性抬升,在周围山地形成多级夷平面,在河流两岸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江汉盆地具间歇性坳陷的特点。早更新世下陷强烈,并在末期沿断裂产生坳陷;中更新世沉积幅度减小;晚更新世湖泊进一步雍塞,云梦泽分离解体,湖泊的沼泽化普遍发生;全新世时期,鄂西山地继续抬升,河流下切,大量陆源物质被带入到坳陷区沉积,河床摆动,侵蚀与沉积作用交织进行,湖泊水面进一步缩小,孤立的残湖也趋于衰亡。总体来看,第四纪时期,江汉盆地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山地和平原的和缓隆起以及沉降较快的断块运动,局部产生掀斜和坳陷。

洞庭湖盆地区,在中新世后,地壳仍以上升为主,并掀斜、拗陷,缺失上新世地层。第四纪时期以大范围的、辐度不大的间歇性隆起、拗陷为主,总体为南升北降,形成山区、丘陵、河谷地带多级夷平面和河流阶地。(www.xing528.com)

鄱阳湖盆地区,新近纪及以后,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多次作用,奠定了现今的构造——地貌格局。更新世早期,以赣江为主体的水系向鄱阳湖盆地汇聚,再注入长江,更新世中晚期,四周进一步隆升,部分地区抬升到雪线以上;全新世早期,平原洪水泛滥;全新世晚期,鄱阳湖区已进一步萎缩和向东迁移。

在苏皖沿江平原区,早更新世地壳活动状态继承了新近纪的特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上升,长江流域仍发育在中山—高山之中,沉积物很少,基本上属于上升剥蚀区;中更新世,大别山继续上升,沿江地带发育两级河流阶地:Ⅴ级阶地阶面高程70~120m,Ⅳ级阶地阶面高程30~60m,这组阶地连续性差,长江谷地中未发现中更新世沉积物,说明此时连续的长江尚未最终形成;晚更新世,地壳活动比较和缓,升降幅度不大,因而冲积、残坡积黄色粘土特别发育,在相对上升的长江流域形成Ⅲ级阶地(阶面高程20~40m)和Ⅱ级阶地(阶面高程15~25m),这组阶地的连续性和对称性都较好,且有典型的河床相和河漫滩堆积物沿江连续分布,故有人认为,长江在晚更新世才真正形成。全新世早期地壳以上升为主,故Ⅰ级阶地(阶面高程10~20m)广泛分布;全新世晚期长江以下沉为主,以前的各级阶地均被河床相沉积物所覆盖。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构造活动具有间歇性升降、总体沉降的特点,其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第四系沉积物的组成及厚度不仅受到新构造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第四纪时期气候的影响,亦即,由于气候较为频繁的冷暖变化,导致多次较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发生,这影响着沉积环境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