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除语用负迁移-《语用学翻译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消除语用负迁移-《语用学翻译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用语言负迁移主要指外语学习者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语用负迁移容易引起语用失误,影响信息的传递,不利于有效地进行交际。价值观与语用负迁移。在社交过程中,要注意中英语言背后隐藏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消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避免语用负迁移。

消除语用负迁移-《语用学翻译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6.2.1 消除语用负迁移

翻译研究应注意语用的负迁移现象,适当运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把原语的信息尤其是语用文化信息传递出来,避免文化的缺失。翻译教学中应注意语用迁移的训练。语用负迁移是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所研究的重要内容。语用迁移是指外语使用者在使用译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根据其在交际中的特征,语用迁移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语用正迁移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用译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语用规则获得成功,而语用负迁移则相反。语用负迁移属于母语对目的语的一种影响,存在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运用以及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文化负迁移。语用语言负迁移主要指外语学习者不懂得英语表达方式,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例如:

(史密斯教授刚做完演讲)Dr. Smith,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

这句恭维话让西方不好理解。因学术报告是求实的,不会是wonderful。这违反了质的准则,使人以为说话人在吹捧、显得虚伪。正确的说法是: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lecture,Dr. Smith。语用负迁移容易引起语用失误,影响信息的传递,不利于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语用负迁移,通过英汉语用对比,使学生的表达符合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在翻译中得体传递出原语的语用效果。

价值观与语用负迁移。因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影响到语言的使用而引起语用负迁移。在社会交际中,人们认为通过自己的礼貌语言可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论”,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以及顾曰国对利奇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改造,这些理论都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例如:

A:Your English is very fluent.

B:Oh,really,thanks a lot.

C:Oh,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英语民族受到赞扬时,总是乐意地表示接受,从而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贬己尊人”则是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的赞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在欧美文化里还没有贬己尊人的现象。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是很乐意地说一声Thankyou以示接受,从而避免伤害对方面子。这些言语行为体现汉英民族的不同社会价值观。

“隐私”(privacy)在英汉的文化中定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西方人对个人“隐私”是很敏感的,对别人的隐私也持保护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体谅,中国人见面后,除了说声“你好”以外,还追问“你上哪儿?”“吃饭了没有?”“你在干什么?”等。中国人还经常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职业、收入甚至物品的价格,但这些内容都被西方人理解为干预或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在社交过程中,要注意中英语言背后隐藏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消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避免语用负迁移。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语用迁移。英语中的词跟学习者母语中的词所表示 的概念不对应,或词语带有某一民族独有的感情色彩等,忽略两种不同文化 背景而导致负迁移。“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可憎的动物,常用来斥骂敌人 和坏人,例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走狗”等。英语中 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you are a lucky dog( 你真幸运) ,better be the head of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 头,勿为牛后) 。再如“龙”,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顶礼膜拜的神圣象征,故 有“龙的传人”的说法; 但在英语中dragon 是凶残可怕的怪物,因此法语中 常说: “这个女人真是条龙!”( Gette femme est un vrai dragon! ) 绝不是恭维 话,而是说: “这个女人真是个凶神!”“望子成龙”不宜用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表达,而应以适合英语民族的转述方式: 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以达到正确传达信息的效果。同样, 亚洲四小龙不宜说成four dragons 而应用four tigers。对英美人来说, “professional”一词在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 中可能引起 大相径庭的联想和意义: He is perhaps a boxer 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这些都是对中国人理解词里面所隐含的语义差异而产生的负迁移。

一些字面意义虽几乎等同的词句,但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其交际功能并不完全等值。文明礼貌用语中“请勿吸烟”被说成:Nosmoking,please。说话人明显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看起来已将原句的意思表达出来,其实不然。Nosmoking中的No是一种强调否定,表示严格的禁止。既然表示禁止,何必再画蛇添足地加一个please?说话者混淆了“请求”和“要求”这两个言语行为,误将说话人的“要求”当“请求”,使象征标志语收到相反的语用效果。

我们发现有些表达可理解但在语用方面难以接受。例如“把你的自行 车借给我”说成Lend me your bike,则显得口气生硬,很不客气,如改为May I borrow your bike please? 或I’d like to borrow your bike,if you wouldn’t mind 等句子表示,则让人感到自然,收到良好的语用效果。此外,还有许多 字面意义相似,但实际意义相去甚远的词语,如: high school 为“中学”,而不 是“高等学校”; rest room 为“厕所”,而不是“休息室”; busy body 为“爱管闲 事的人”,而不是“大忙人”; adult books 为“色情书刊”,而不是“成年人用 书”等。(www.xing528.com)

心理因素与语用迁移。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词句反映出形形 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在西方,委婉语更是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使用语言 时有不少的语言禁忌,使用语言不当会令人不快,伤害对方的感情。在现代 社会里,人们害怕“穷、老、病、死”,英语与汉语里说到“死”,常常有委婉的 说法。英语可以用go to sleep,turn one’s toes up,lay down one’s knife and fork 等以迎合心理上的满足。西方人喜欢别人恭维自己越活越年轻,他们 对old 这个词十分敏感,英美老年人不喜欢old people 以及aged 甚至the elderly 等称呼,宁愿人们称他们为senior citizens( 年长的公民) 或golden ager( 黄金年代的人) 。人们的“忌讳”心理往往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近年来 西方人常用“梅毒病”的委婉语social disease 指称“艾滋病”; 当今由于营养 过剩,“肥胖症”也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一大忧患,人们怕胖,于是对于大腹 便便的人,也不用fat 或overweight,而应用weight-watcher( 减肥者) 。

英语中有不少令人难以启齿,不登大雅之堂的词语,涉及的范围较广, 如人体部位、大小便、性行为、怀孕等。有位学者在美国第一次进大学的自 助餐室时,指着烧鸡的胸部肉说I want the breast。当即一位女厨师告诫说: Please call it white meat. 当时真令这位学者难堪,其实white meat 即breast也! 同样禽类的腿肉称为dark meat,因为妇女忌讳说leg。在美国社会里, 似乎很尊重妇女,故谈话时要小心,以免伤害女人的心。大庭广众之下,涉 及女士怀孕,如果说She is pregnant,未免显得粗鲁无礼,应改为She is in the family way,或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等,而在英国情况又不一样。 对于女性怀孕,英国人视为新闻,可公开谈论。顾曰国先生的一位英国同学 怀了孕,乐呵呵地对他说: “Gu,I tell you something. I’m pregnant. Would you like to touch it?”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应顺应英语民族的心理特征,说话 得体,避免让人感到唐突和尴尬,破坏交际气氛,产生负迁移的结果

此外,不同权势和社会距离的标准与语用负迁移。语用负迁移还出现在汉语民族时相关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判断上与英语民族的不同。

英汉称呼亦能折射出英汉权势与社会距离的不同。某一称呼方式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热情得体,但在英语语言文化里却是唐突无礼的;相反,另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英语语言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得体。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例如Tom,Linda,Jane等。这种做法在美国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英语民族不分尊卑、长幼,直呼对方名字,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如电影《英俊少年》中,十几岁的孩子就管父亲叫卡尔。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许多大学生可以直呼教授的名字,老师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在英美文化中更喜欢缩小社会距离,中国人则注重敬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是不能容忍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称呼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它反映一定社会集团规范,包括地位规范和结合规范两个方面。前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关系和权势关系;后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和远近。鲁迅小说《故乡》里描述,童年时,“闰土”以“迅哥”称呼鲁迅。时隔数十年,再度相逢时,“迅哥”则改称为“老爷”,这反映了俩人之间的地位、身份的变化,也反映了关系的疏远,存在一定的社会距离。由于权势和社会地位不同,英汉在职务的称呼上也不一样。中国人称呼担任有职务的人时,前面要加上姓,如“李局长,林经理,董校长”等。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Hudson(哈德逊经理)。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以这样称呼。如医生或博士可称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同时我们注意到英汉等语言存在昵称和敬称的现象:法语中的tu-vous(T/V),拉丁语中的tu/vos,俄语中的ty/vy,意大利语中的tu/lei,德语中的du/se;瑞士语中的du/ni,希腊语中的esi/esis,西班牙语中的tu/vous,英语中的thou/ye,汉语中的“你”和“您”。按照Brown和Cilman的说法,选择哪种形式取决于“权势”和“亲疏程度”(solidarity)这两个因素。地位高的对地位低的用昵称,反之用敬称,当地位没有差别时,亲者昵称,疏者敬称。而汉语中的“你”与“您”则与后一点有很大的差异。如上所述,英语民族有直呼名字的习惯,对于亲近的人也可以以“你”相称。

思维联想差异与语用负迁移。我们与讲英语语言的人进行交际,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甚至发生语用负迁移。这种迁移的产生是由汉英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的思维联想模式不同而导致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语言的决定作用在于思维的不同角度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思维方式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内容的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一个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如果照字面的意思把它用英语表达出来,说成:Gotoworkhappily,andcome backsafely!与汉民族思维方式不同的西方人会大惑不解。其实,从语用学的观点看,利用一个GoodLuck!就可以表达其中的关心和祝愿的含义。

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认为它是不祥之物。我们注意到还有些动物在汉英民族中有不同的联想,如西方人对bat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的特征,如as blind as abat。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某些颜色在汉英文化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如汉语中的“红眼病”(直译:red-eyed)用来表示嫉妒。可是,英语里却用green-eyed(绿眼)来表示。英语中还常用绿色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有趣的是,汉语中的“红茶”英国人却把它称为black tea(黑茶)。汉语中的“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说法,译成英语可分别说成obscene movies,filthybooks,vulgarmusic,并不是在movies,books和music前加个“yellow”可以解决的。

我们发现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的不同,汉英民族之间的思维联想也有差异并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古代中国为内陆国家,汉语中有许多与“土”有关的词语,如:土生土长、土崩瓦解、土洋结合、挥金如土等,只不过说成英语时失去“土”的字面含义,以更好地适合英美的理解。而英国四面环海,英语中与海有关的词语也不少。如a sea of trouble(无穷的麻烦);a sea of debt(大量债务);at sea(不知所措)等。中国自古是以牛耕为主的农业国,与牛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吹牛(talk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饭量大如牛(eat like a horse);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等。按照英语民族的思维联想习惯,他们却对在农耕中起重要作用的“马”深有体会。在英语中与“马”有关的词语还有很多,再如:horse doctor(蹩脚医生)、horse laugh(纵声大笑)、horse sense(基本常识)、change horse(换班子)等等。上述的例子分析说明,汉英民族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他们即使对同一概念也常产生不同的联想。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充分意识此类的差异,成功避免语用负迁移。不少学生用翻译交际时,出现语用负迁移,造成语用失误,缺乏语用流利,影响交际的成功。为消除这些负迁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的教法,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这要求教师具有英汉语言的对比语言学修养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习者意识到英语文化的特点、汉英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培养学生以英汉语言的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而且我们要注意传授语用原则。教师也可以创造一些语境,组织互动式的活动,操练打招呼、寒暄、道谢、表示同情或遗憾等服务性或社交性的会话,经过反复练习,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明示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英汉语言的差异,减少、防止和避免外语学习中母语干扰而引导语用负迁移。

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注意发展移情,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目的语,避免按汉语的语言习惯来使用英语,以免造成语用负迁移。鼓励学生用目的语思维,让学生意识并经常带着问题问自己:这句话用英语怎么表达?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不断去探求英语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等以及社交语用方面的规则。事实证明,越善于用目的语思维,就越能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母语的干扰,避免语用负迁移,提高学生有效得体的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渠道的方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文化意识,扩大汉英对比的语言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别国的文化。再次,可以用讲座形式就有关社交知识作具体的比较和指导。教师尽可能利用图片及英语电影、录像等教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言特征。同时,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课外的英语活动,通过轻松的个人间的社交活动,增强学生在实践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避免由于汉英语用的差异而引起的语用负迁移。我们的英语教学除应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之外,学生还应在社交过程中加强监控,注意语符的转换,结合语境,准确地、得体地使用英语。同时,在考试中加入语用社交、语用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去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用文化知识,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