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 顺应理论与口译修辞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学科,修辞学既是研究语言,更是研究语言的使用,着重考察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修辞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即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当时它仅指口头表达技巧。17世纪末期英国哲学家洛克把修辞称为“演说术”,是“说话得体、优美和有力的艺术”。修辞活动是从提高言语表达效果出发的,力求把话语或文章说得更正确、更明白、更生动、更精彩,它具有美学的功能。英国修辞学家内斯菲尔德和伍德根据认知的原理指出,修辞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源自于人类心智的三大能力:(1)比较或对相似性的感知;(2)区别或对差异性的感知;(3)联想或对邻接的印象。陈定安先生(2004)认为,修辞格在修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达效果的比较固定的格式,也称修辞方式、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或词格。修辞格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生动的表意功能;(2)一定的结构规律;(3)特殊的语言方式。而且修辞格是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
修辞使人们的审美观点在语言里得到表现。修辞学归纳出来的修辞手法是各民族共同的,但各手法的表现受到一定的民族语言特点、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修辞审美效果。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认为,翻译理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学,它研究两科语言的对比规律,也包括修辞手段的对比。翻译是研究双语转换的艺术,我们应在译语中充分转译原语的修辞格,尽可能地保持原语的语体特征,体现原语的语言表现力。在口译的过程中,一个译员要有能力迅速准确地领会原语的思想内容以及各种附加色彩,理解该语言的高雅、俚语、诙谐、夸张、委婉等修辞特征,并利用译语的潜在表现力,准确完善地传译原文的修辞效果。(www.xing528.com)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自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自于语言外部的原因。维索尔伦提出,选择可以在任何的语言层面上同时发生,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篇章等等;说话人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选择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选择发生在话语产生和理解两个层面上。译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介,他必须根据发言人与听者的语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双方的语言表达习惯,使译语再现原语的所有意义。按照维索尔伦的理论,“选择”包含三个重要的内容:语言的变异性、商协性和顺应性。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译语的选择,即译语要顺应情境因素,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分,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而且这一顺应选择是有意识的认知过程。口译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时间紧压力很大,译员要在很短时间内识别原语的文体与修辞风格,并把原语的修辞美学充分地再现出来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我们应尽可能地获得与原语一致的文体与修辞效果。这要求译员必须熟悉各种语体的特征,动态地预测和分辨原语所采用的是什么修辞,然后在译语中选用相应的语言成分与语体来传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