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顺应理论对口译语体的解释力
5.5.2.1 口译语体的类型与特征
语言的使用即选择。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任何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做出动态的顺应。口译作为使用语言交际的形式之一,这一交际过程是动态的。口译的过程是理解、脱离原语外壳、重新表达的过程;强调语境、交际双方、译员的思维模式、精力分配及能力等动态互动关系。口译的语体应顺应这一动态的过程;口译现场译员所使用的口语体具有独特的语体特征。口译语体涉及的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受到语境的制约、受到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讲话的内容、对象等的影响;它既要忠实于说话人主要话语风格,又要兼顾听话人的语言习惯,把握原语口语语体的风格,根据语境或语篇,正确识别原语语体的特征,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使译语忠实、自然、得体、流利地再现原语的信息和风格。
语体(style或linguistic style)指的是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使用者在不同场合中典型地使用该语言品种的变体。语体的特征取决于它所使用的语境因素,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Halliday1978)。奈达认为,语言使用场合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语言文体(语体)可划归为五种:专业文体、正式文体、非正式文体、随意文体、亲密文体。鲍刚认为,口译中常用的话语语体主要有六个类型,即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言语体、鼓动性演说言语体及对话言语体,各语体均有一定的思维模式。语体在不同的使用好比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为不同目的而穿的各种衣服,顺应从严肃到随意的各种语言使用场合。在语言表达中,我们对语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装饰,以代表各种互不相同的语体。在转译时,译员自然不能对原语话语者的语调、语气等信息不加考虑,一律以平淡的语气机械地传译,译者必须动态地预测和分辨原语所采用的是什么语体,然后在译语中选用相应的语言成分与语体来传译。语体是可以识别的。形式标记(form markers)是我们借以识别语体的最重要手段,这些形式标记包括: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章法标记、修辞标记。刘宓庆认为,要准确地认识原语的语体,还要借助非形式标记,即借助所谓的神韵、风骨、气势、情调等非形式因素。语体特征的用途有:帮助读者或听众理解信息;达到某种特殊效果,如提高读者兴趣、增强信息效果、修饰信息形式等;而语体特征本身又可分为:形式特征和词汇特征。
在实际口译的过程中,口译语体应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语的语体风格特征,准确、得体地传递原语信息。但在动态的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口译语体同交际双方的语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口译现场使用的译语实际上是一种“工作言语”,是口语整体概念中的一个职业化分支,包含着所有那些具备口译特定技术的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言语。鲍刚指出,口译“工作言语”具有较高的语级,特定的题材和话语语篇结构,反映的是口译者实际需要的带有一定难度和典型性的口语动作方式。因此,从某些特性来看,译员的译语与交际双方的表达方式存在着一些差异,这是由口译的职业化特征及口译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口译是一项对时效性要求很严的工作,译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原语的语体特征,完成沟通交际双方思想的目标。译员的译语从整体质量上来看应优于原语,如在语音的清晰度、用词的准确度和精练度、句子的完整度以及逻辑层次的分明度等。即使是在正式的场合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和信息,译语也不是纯粹地再现原语表达形式中的每一个细节;相对于原语,译语应该更自然、清晰、流畅、精练、严密,富有层次感。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自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这种语言选择,包括译语语体的选择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选择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从语音、语调到语法结构的选择,从语码到语篇的选择等;第二,语言使用者做出的选择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而且选用语言策略时所表现的风格或语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形式策略选择;第三,语言使用者所做出的选择是在意识的不同程度下做出的;第四,选择发生在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即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做出选择;第五,语言使用者没有权利在选择与不选择之间做出选择,因为语言使用者一旦进入语言使用过程,也就只能选择心中最合适的和最需要的进行交际;第六,可供语言使用者选择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受到认知、社会和文化等的制约,他们选择的语言手段和策略不是机会等同的;第七,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手段和策略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与它相关的其他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变化。
5.5.2.2 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
口译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翻译的传播行为,并且语境限制“语言使用”及意义的选择。口译中的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在特定语境(口译交际场合)下的译语要体现交际双方的关系与意图、口译的时空等现场因素,再现原语的信息。我们知道,口译涉及的内容范围广,口译的场合与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接待国家元首的正式会谈和讲话,也有贵宾游览观光、参观和购物等。按性质和场合具体可分为:会见、会谈、演讲、报告、讨论会、讲话、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大会发言、宣传解说、谈判、参观访问、游览、娱乐、购物、日常生活等。交际的题材涉及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政治外交等社会事务方面。在这些题材和语境的限制下,交际双方的说话态度、语音、语速、声调、表情等也会在变化;语言的使用或选择就要灵活多样。译员要忠实、准确、流畅地传递原语的信息,口译的语体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译员担当起口译中语体的转换的桥梁。口译时译员要有意识地利用语体出现的语境进行预测,并迅速地识别原语信息中的语体特征,把原语中的语体传译出来。译员可以从语场,即言语活动的内容及使用的语言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语体预测和识别,或译员可以从语旨,即言语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预测和识别语体;译员还要把握语言使用者所用的语式即语言修辞方式识别语体,并确定语义成分传译语体。口译涉及如外交等严肃的主题时,语体不仅要正式,原语表达也要经过深思熟虑,遣词造句也要十分谨慎。这不仅要求译员注意本身的言表仪态和举止风度,而且译语的分寸、语气、声调、情感都要力求与交际双方身份、性格、言语风格、语体吻合。如: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没有改变。
译文1:We have not changed our view on this issue.
译文2:On this issue,our position remains unchanged.
译文2显得更恰当,更符合外交场合,其语言表达的语体方式取决于当时的语境。而礼仪性演说体中的仪式、会议、开幕式、闭幕式等祝酒词有其习惯的说法和语体,译员应运用符合这些语境的言语语体,尽量使译语符合国际惯例,自然而得体。如: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贵宾有,……,英译为“It’s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 I have the honor to introduc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honored guests attend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要从语境及语篇出发,识别原语语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语体进行传译,如在法庭上律师会说:“The dependant wishes to inform the court that he is innocent”而在法庭外他可能把此句说成“He wants to tell you he didn’t do it”这是受到语境的影响。
5.5.2.3 顺应原语语体
勒代雷认为,译者若仅仅翻译语言,对应的翻译再准确也不可能忠实于原作者。因此语言翻译应该在风格上等同,尊重原语的语言特征与风格,体现原语的情感。例如,正式语体最具代表性的标记就是:语音清晰,使用较正式的或中性的词语,句子简单完整,逻辑清晰。译员在转换时只要以上述标记为参照,再按照译语的规则进行相应的模仿,就能使译语语体从整体上接近原语的风格。例如:
香港已回归了,澳门很快也要回归,我想完全地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总是不能够无限期地拖下去吧!我想,要求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强烈的心愿。(www.xing528.com)
retur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of China, in my view,cannot be delayed indefinitely. And I also believe that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also represents the common and strong aspiration of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including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a.
译语中的“indefinitely”模糊语的运用却能准确地表达了原语的含义;用“represents”而不是用“is”来传译“是”,这恰恰能体现原语的庄重的语气与文体。又如:
现在已经存在这种机遇,第一是WTO的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没有中国参加的WTO是没有代表性的,是忽视了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市场。
Now there are those condition and possibilities for that. First,the WTO member state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a WTO without China would not be representative enough,or the WTO would have neglected China,the largest potential market in the world.
原语中的“没有代表性的”语气过强,为了适合听众并表达原语的真实含义,体现原语的语体,在英语传译中可弱化为wouldnotberepresentative enough,再如:
(朱总理)但是我也认为,尽管你这个破产是合法的、合情的、合理的,你也不能随便破啊!甜头来了!大家都来破啊!那也不行。
But here I wish to point out that,although the bankruptcy is lawful,is reasonable and fair; however,one should not assume that one can benefit from the bankruptcy and one should not rush for a bankruptcy.
原语中的“甜头”语义含糊、灵活,汉语中有不少这样的词语,译员在口译时应根据情况把其大意译出来即可,以顺应原语的语体特征。
5.5.2.4 顺应听者的接受性
口译中并非所有的时候译语的语体都必须和原语的风格保持一致。口译语体应更侧重于译语接受者的习惯。根据接受原则,语体、风格的传译要考虑(1)交际效果,即译语的社会效用;(2)交际功能,即译语的传播目的;(3)接受者的社会背景及素质;(4)接受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时尚。口译语体与原语语体相协调的前提条件是,说话人本身应具有根据交际情景选择适当语体的能力。如果说话人的语体不符合交际情景的需要,那么译员也没有必要使译语的语体符合原语的风格了。例如在一种极为正式、严肃的场合下,交际一方随口使用粗俗的词语,却并没有意识到与交际气氛不相吻合,在此情况下,译员在进行语言转换时,应该主动对这类表达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交流的需要。如果译员照搬过去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误会和不快。
虽然说口译语体应忠实于原语语体,但这种“忠实”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意义,即话语形式为话语目的服务的。即使译语表面的语言表现形式与原语完全一致,但如果这种形式所负载的信息或效果却与原语大相径庭的话,那么这种形式是不可取的。“模仿对应”的方法适用于基础层次的语体转换,也就是说这种方法是对语体程度或交际方式的宏观把握,其转换的前提是汉英两种语言在语体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汉英语体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应语体上的区别,使得两者在一些具体的话语形式上并不能总是保持一致。
5.5.2.5 顺应语体的动态性
维索尔伦在其语言顺应论中提出了动态顺应概念,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间顺应。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做出调整和顺应。第二,不同语境语言选择的制约。语境是动态的,根据语境来选择语言并做出顺应的动态性,与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有关。第三,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性变化。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话语的信息结果进行灵活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刘宓庆也认为,翻译须随文体之异、随原语风格之异而调整译语,必须保证译语对原语文体和风格的顺应性。在译词方面,口译最忌偏执。口译中,不要回避原语的用词,以顺应时效的语体交流。在语序方面,口译最宜顺应。为争取时间,顺应译语语序是权宜之计,例如,英语中后置式短语及从句很多,而汉语多前置式,英译汉时译语可以顺应英语,取后置式。在句式方面,口译最忌拖沓。为争取时间,顺应口译的动态交际过程,译员常要采用“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策略,宜多用简单句。口译语体具有变异性,发言者所使用的言语不一定合符规范,其语法结构不够严谨或时有变化,有时同一内容而先后的表达形式有差异,或语气的先后不同。有时甚至原语不很清楚,语体中夹杂个人的习惯;有时用很生动的语言如格言、谚语、成语、幽默、名言及诗词等。译员应在动态中把握原语的语体风格特点,理解原语深层的实质含义,在思维语库中选取合适原语的表达语言。译语在遣词造句、话语结构、修辞等尽可能再现原语的风格,使译语言语层次明晰、逻辑较强、连接流畅。
在动态的口译过程中策略性地选择语体并不意味着译员的口语就可以独立于交际双方的口语之外,相反,按照口译的第一宗旨“准”的要求。口译不仅要保证对原语思想和内容的准确传递,而且还要保证对原语语体风格的准确再现,所以口译语体除了应保留其职业化的特征之外,在整体的语体风格上还必须与说话人的风格保持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