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译语用流利性的特征研究成果

口译语用流利性的特征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口译的标准,它不能套用笔译的原则来制定。口译语用流利性要求译语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语用层面、会话策略等层面上顺应这一动态的过程,再现原语的内容实质,且流畅连贯和自然,符合交际双方语言表达的习惯。

口译语用流利性的特征研究成果

5.1.1 口译语用流利性的特征

口译行为总是处在动态的过程之中,因为交际本身是动态行为,语言随着交际内容和使用语言的人随时改变,交际环境处于动态之中,译员的理解和表达也处于动态之中(刘和平2001)。译员在交际过程中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环境、语境、交际者的情况(社会地位、个人风格、讲语时的表情等)、交际目的、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理解原语,顺应地选择语言的使用。我们从语用流利性的角度分析动态的口译行为,探讨如何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选择语言以顺应动态的口译过程,使译语准确、流利、得体地传达原语的语用用意,再现原语信息。

释意派理论家塞莱丝柯维奇(Seleskovitch)认为,口译就是交流。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者释译说话人的意思。李芳琴(1999)指出,口译具有即时性,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的多层次性及口语性三个特点。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活动,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心理模式和思维规律。在这个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中,信息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原语——译码——译语。译员不但要对原语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更应运用相关知识和认知语言手段,脱离原语形式,准确地建立交际双方共享的信息概念,得体流畅地转达双方的交际意图。整个口译过程强调对语言及言外知识的理解,语篇与跨文化交际因素的分析及语言信息与知识的重组。三个阶段的任何阶段受到影响都容易导致纯语码等问题的出现,造成译语不释意和难懂,不能流畅连贯、得体地表达交际意图,没有达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效果。

至于口译的标准,它不能套用笔译的原则来制定。口译不同于笔译,口 译的“现时”、“现场”、“限时”等特点决定了口译的标准。衡量口译的基本 标准可以是“准确”和“流利”与“及时”。仲伟合( 1998) 提出利用“忠实”和 “及时”评判口译的质量。钱炜认为口译要忠实恰当,注意听者的接受性。 李越然( 1999) 认为,口译质量标准是“准”、“顺”、“快”( 及时) 。李芳琴 ( 1999) 用“准”( correctness) 、“顺”( fluency) 、“快”( quick) 来描述口译的标 准。她认为“准”指译语要忠实原意,体现原语的内涵意义、感情色彩、文体 等原信息。“顺”即指译语通顺、流利的程度应与原文相当,使听者获得相 应的效果。“快”即快速反应,要求口译的过程不能太长。(www.xing528.com)

豪斯(1996)认为,语用流利性指话语在语用上得体、流畅连贯;策略的语言表达易于听众接受的,并能吸引听众,具有合适的语速。在动态的口译交际过程中,语用流利性显得尤为重要。译员要学会针对语境、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和口译的特点,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我们知道,语言有三大语意信息,即指标意义、语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语用意义指说话者的意愿和感情等,并应在译语中再现。蔡小红(2001)的口译过程模式体现译语产出之前原语要经过语用分析、语义分析、语法分析等。张非亚(1987)认为双语翻译要做到语用等值,结构等值和语义等值。语用等值主要体现在语言语用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何自然1997),使译语获得与原语最近似的语言效果。由此可见,原语的语用流利性在译语中得到复述和再现非常重要。

从口译的语用流利性角度分析口译过程与口译效果,能更清楚口译这样的双语交际活动的动态过程:交际环境和主题、交际人的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因素与文化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语言的感知辨识、语言、语义、语篇、文体、修辞、文化、社会心理分析、意义判断和综合等在不断地变化。口译语用流利性要求译语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语用层面、会话策略等层面上顺应这一动态的过程,再现原语的内容实质,且流畅连贯和自然,符合交际双方语言表达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