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 模因的语言特色
模因语言属于社会语用学的范畴,体现生物学转向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种体现。1890年,法国人塔德(Tarde)在他的著作《模仿法则》中指出,社会交际起源的所有相似物都是各种模仿形式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如风俗模仿或时尚模仿、同情模仿或服从模仿、天然模仿、刻意模仿等。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模因(meme)这个术语源于社会生物学,被认为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模因是由传播者携带或复制,即一个模因被拷贝或被模仿到另一个个体的记忆中去,使其成为携带者。这个自我复制的过程壮大了携带者群体,使模因像基因那样成为复制者。牛津大学教授岛金斯(RichardDawkins)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1976/1989)中提出的一个文化传递单位——模因,用来描述文化现象的进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一种单位,是文化传播的母体。模因这个词也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涵义,影响到各个不同领域,例如文化、艺术、语言、经济、制度等。模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复制保真性、复制多产性与复制长久性。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与传播,它存在“保留、淘汰”等现象。
随着模因概念的引进,“模因学”(memetics)应运而生。模因学研究的基础涉及从生物学领域到文化领域的隐喻。它将小至一个理念,大至文化,都看做一个个模因单位或模因复合体。一种文化或理念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或理念,是因为它们都有使其独特的各种模因。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其进步需要通过本身模因的复制和先进外来模因的突变来实现。从模因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传播模因便捷的、有效的机器。模因当然也通过翻译来传播,正是因为翻译活动传递意义,模因才得以有效地进行跨时空的、跨文化的传播。从模因的翻译活动来看,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传播和复制模因的过程,模因的引进有利于保证本国文化的进步性,复制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传播速度是异国模因在新的文化中是否生存的保证。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模因使人脑的体积大大增加,而语言在传播模因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大脑、语言和模因组成相互关联的关系。模因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它不仅属于语言的社会文化层,而且属于语用、文化、认知、交际、信息等各学科研究的范畴。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众多的模因,但它们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却不完全相同。在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美学等因素的影响下,就汉语的模因仿制方式而言,有如下几种(何自然、何雪林2003):(1)引用:即直接引用,不做任何改变;(2)移植:形式上没有变化,但由于语言使用的变化而成了换喻;(3)嫁接:结构没有变化,但其中的关键词变成了同音异义词,例如“一明(鸣)惊人”(眼药广告),我们将这种模因称为“套用”,如某则广告“百闻不如一尝”套用了“百闻不如一见”成语,其译文也采用了模因的“套用”翻译手法:“Tasting is believing”;嫁接的情况还包括意义形式没有变化,但在置于不同的地方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或者结构形式不变而内容完全做了置换;(4)词语变形:复制了发音,但字形改变。我们常听到或看到各类流行的语言模因现象,社会上一度出现“嫂子热”的语用新潮,人们从“空姐”衍生出“空嫂”,由“空嫂”进而复制出“呼嫂”、“乘嫂”、“的嫂”、“月嫂”、“商嫂”、“乐嫂”、“报嫂”、“护嫂”、“洁嫂”等等;类似地,杂志上经常看到“非常柠檬、非常可乐、非常男女”。在网络论坛我们能看到很多仿拟的模因,例如,一男生在写其女友傍了一大款而与他分手时,感叹曰:“昔人已乘奔驰去,此地空余多情郎。”整首诗的模因:“昨夜大风刮大树,独上高楼,站都站不住。衣带太宽不缩水,为伊笑得没法睡。众人劝他千百度,木然回首,那人现在,还是半瓶醋。”文字谐音移植而来的模因,如用“美眉”指“漂亮女生”,用“特困生”指“特爱困的学生”,用“研究生”指“烟酒不离身的学生”,用“时髦”指“十分小气,一毛不拔”,用“情圣”指“情场上剩下来的”,用“早恋”指“早晨锻炼”,“黄昏恋”指“下午锻炼”,“大喜之日”指“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再看其他一些模因:性福(幸福)、性趣(兴趣)、性致(兴致)、波涛胸涌(波涛汹涌)、“太平公主”(指胸围小的女人)、韵味(孕味)、繁荣娼盛(繁荣昌盛)、闲妻凉母(贤妻良母)、共眠(共勉)、偷睡漏睡(偷税漏税)、享瘦(享受)、北大荒(北京大龄未婚者)。
模因语言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模因语言还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描写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指令文五大类语篇或者存在于按活动范围分类语篇的类型:报纸语篇、经济语篇、政治语篇、法律语篇、学术语篇、应用语篇和文学语篇等各类语篇的语言语音层、短语层、句子层、语篇层。例如广告模因:某月饼广告运用“合情合理”仿制出“盒情盒理”;某化妆广告仿“温柔华丽”复制出“问柔华丽”;某地毯广告复制《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仿出“腰条”淑女,健康好求;服装店广告语用“一见钟情”仿制出“衣见钟情”;并用“依依不舍”复制出“衣衣不舍”。隆胸药广告:做女人挺好。下面是一些语篇中的模因语言:
例1:有人在县“抓点”,索取土特产品价值一千一百多……群众说:“这哪是‘抓点’,明明是‘吃点、喝点、拿点’啊!”。
句中的“抓点”意为“树立典型”;根据“抓点”一连仿造出了三个新模因,以表示对一些领导干部不廉洁的讽刺。(www.xing528.com)
例2:假货不要紧,只要钞票真;宰了他几个,还有后来人(这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模因)。
新民谣辛辣地讽刺并揭露了倒卖假冒伪劣货物,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的一类人的心态。
例3:The sixteenth century gives us some exceedingly curious minute works,and I have a fairly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 They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diamonds.
例句中的worth their weight in diamonds 是worth one’s weight in gold(非常有价值的)的仿制,diamond和gold都含有贵重之意。说话者把gold改为diamonds,以强调对这些“佳作”的倍加珍爱之情。
从宏观的语篇角度看,模因传递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信息及其使用的价值,无论是语言形式的模因还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的模因,一旦在交际中使用,它会很快在人群中传播,一些模因还会从单层面的语法或词汇复制进入更高层面的语篇,甚至是形成一种认知图式,隐含着其个体产生和群体产生的发展及其文化特征。模因的使用体现人们思想形成的某种概念及其运作机制,体现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与文化趋势,并呈现出开放性的发展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