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用的语言使用特色对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及美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社会语用语言的文体功能进行传译时,必要传达好其所体现出的语言内涵与文体特点,体现出其文体功能所表现的对主题意义的突出和美学效果的强化。由于语言结构存在的差异性,一个译者不可能保证将原文中所有的文体都一一加以体现,但尽可能减少这种损失还是可以做到的。社会语用的艺术效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可能出现在语音、拼写、语法、词汇、句子、段落和语篇的不同层次里。语言使用效果因不同的使用场合、情景的不同而不同,或折射人物在地域、阶级、身份、文化、年龄等方面语用信息。刘宓庆把翻译的审美过程描述为:对审美客体的是审美构成的认识——对审美认识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为了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应注重对译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等层面的创作,使译文体现原语的“形式认识论意义”和“形式本体论意义”,做到“形式上恰如其分的模仿”原语,实现“原汁原味”的翻译。例如:
例1: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译文1:Keep our city clean!
译文2:Guangzhou is my home; its clearness depend on all of us.
两译文的差别就在于译文1既简练,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译文2虽语义符合,却因不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未被采用。译文应在内容与形式上和谐统一,既“借形得意”,又“依形传意”。(www.xing528.com)
为了充分认识有“意义形式”的美学功能和修辞艺术效果。翻译社会语用语言可以“动态模仿”,“适度异化”。然而,汉语是表意性质的文字,不具备形态优势,翻译时不能机械地词对词模拟原文中变异的位置和精确频率,应该实施“动态模仿”,追求适度变异的模式,去追求相似的修辞效果和美学特质。效果的等效,不是一种科学的对等,而是一两处巧妙的处理,就能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特定色彩。因此,译者应充分发挥译语语言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变异位置和方式,传达原文语言美学功能和娱趣。
例2: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殡天了!”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红楼梦》)
译文:… some servants from the Eastern Mansion came rushing up frantically. “The old master’s ascended to Heaven!”they announced. Everybody was consternated.“He wasn’t even ill,how could he pass away so suddenly?”they exclaimed. The servants explained,“His Lordship took elixirs every day; now he must have achieved his aim and become an immortal. ” ( Yang)
在封建时代里,达官贵人或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去世是不能用“死”字的。原语中的东府主人贾敬死了,用“殡天”、“升天”和“没了”表示。这样既反映了死者的地位,也反映了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和态度。译文注意了历史和文化的规约,注重原文的委婉语表达,很好地采用了与原语语义和感情色彩相应的词语进行转译,体现原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委婉的美学语用价值。文学翻译中也常出现模拟原人物“吞音”、“怪音”、“醉音”和“乡音”等现象,但是要注意使用的适当性,以再现人物说话时情景,或映射人物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文化素养,或传达“泥土的芳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