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语用预设的翻译研究
尤尔(Yule 1996)认为,预设包括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等。预设称为先设或前提,指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或者是交际双方共同认知的背景知识。在翻译的交际过程中,预设主要表现为一种推理,是在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感知。我们知道,人在交际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根据相关的语境对言语进行推理,以获取对交际的合理的理解与反应。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有关思维的运用,不断获得文本的关联链,建构连贯的信息,在这些基础上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何自然认为,语用预设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曾利沙(2006)讨论了词汇预设、事实预设、事态预设、情景含义预设、语用预设、情态预设、范畴预设、结构预设和存在预设,并认为,语用预设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信念预设、情态预设、意图预设等。我们认为应包括文化预设、心理预设等。福斯特(Fawcett2000)、戈玲玲(2002)讨论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对翻译的作用;而且运用语用预设推理结合语境分析对正确理解原语的内涵及避免翻译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解与误译起着关键作用(孙翠兰、任怀平2002)。
“Wanna go to a movie with me sometime,Jess?”asked Davey Ackerman.
“The name is Jessica. And no. I wouldn’t,I don’t go out with Juveniles. ”
“名字是杰西卡。不,我不和你去看电影。我不和未成年的孩子出去。”(范家材1992:28)
根据情态预设,男孩戴维以亲昵“Jess”称呼女孩Jessica,想套近乎。但女孩对戴维没有什么好感,“thename”使用特指纠正了他的称呼,这种预设表明了女孩的冷淡情态,告诉对方使用亲昵的称呼不合适。曾利沙教授对上述的译文进行了改动,是这样传达女孩冷淡的话语效果的:
“杰丝,想不想什么时候和我一起去看电影?”戴维阿克曼问道。
“叫我杰西卡。你拉倒吧,我才不呢。我不和小年轻出去。”
预设在翻译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文本意义的传递上。译界也一直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的表达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意义,其次在风格。但意义却是纷繁复杂,需要译者运用合理的思维在相关的语境中进行推理才能获得合适的意义。有时同一字眼所表达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下大相径庭。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翻译文本时,不应固执地坚持在以往实践中所形成的预设,而应将之置于作者的视域之下,将语境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分析语言的内涵与外延,最终扩展自己的预设,形成合理的译文。例如good的意思当然是基于译者先前所形成的预设之上就是“好”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新的搭配赋予good以新的外延,可能是“虔诚的、慈爱的、贤惠的、孝顺的、尽职的、得体的、新鲜的、忠实的、高明的”等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将自身预设置于作者的视域之下分析词义,然后将它合理地翻译出来。下面的例子表现的是运用预设来处理good的词义。(www.xing528.com)
…yet,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a good parent,a good child,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 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W. M. Thackeray: Vanity Fair)
……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女儿,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地追悼他们;……
预设作为作者表达含义的手法,常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具有一定的有隐含性。钱冠连认为,如果译者不加考虑地将所有的含义都明晰化,实际上也就剥离了双方共享的预设和背景知识,剥夺了读者想象的权利,取消了读者自己与自己,读者与艺术形象,读者与作者对话的机缘。从本质上讲,也取消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审美过程,也等于取消了文学。例如: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红楼梦》第三回)
译文1:The people here are so respectful and solemn; they all seem to be holding their breath. Who can this be,so boisterous and pert? ( Translated by Yang Xiangyi and Gladys Yang)
译文2:“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bout with bated breath,” thought Daiyu,“who can this new arrival be who is so brash and unmannerly?” (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这是林黛玉对尚未见面的王熙凤的猜度。熙凤人未到,笑语先至。作为与王的泼辣对照,原文写了“敛声屏气”,这暗含一个重要的情节:贾母的在场以及她所代表的尊严。“敛声屏气”暗含着贾府的压抑气氛与对贾母的尊敬和惧怕。译文1将它处理成“The people here are so respectful and solemn; they all seem to be holding their breath”,这实际上将“暗含”的意思公开了,译文并不理想。因为“respectful and solemn”暗含的压抑与惧怕没有表达出来。译文2考虑了上文所形成的预设,保留了暗含,给了读者推理的空间。
预设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现象,深深地影响到翻译的过程。我们应深入了解其特征,揭示其心理机制与制约因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视语言使用的思维特征,正确认识预设的思维,置原作者和读者的预设于自己的预设框架之下,试图实现视域的融合,传达出原语的真实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