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书》同义词研究:对答报反频率与用法分析

《周书》同义词研究:对答报反频率与用法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节对答报反一、“对”用例1次,义位为“回答”,用例: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顾命》2.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回应,用例4次,例如: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报”也是对对方话语的一种回应,在这个含义上它和“答”用法相同,区别在于:使用“报”语言环境更加庄重、严肃,并且回应的话语内容比“对、答、反”的篇幅都要长。

《周书》同义词研究:对答报反频率与用法分析

第三十节 对答报反

一、“对”用例1次,义位为“回答”,用例:

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金縢》

二、“答”用例7次,有四个义位:

1.回答、回话,用例1次,用例:

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顾命》

2.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回应,用例4次,例如:

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顾命》

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洛诰》

3.报答,用例1次,用例: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牧誓》

4.通“合”,用例1次,用例: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洛诰》

三、“报”用例3次,有两个义位:

1.回报,用例2次,例如: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吕刑》

2.回复、报告,用例1次,用例:

庶邦侯甸男卫,惟予一人钊报告。《顾命》(www.xing528.com)

四、“反”用例6次,有五个义位:

1.(方向)相反,用例1次,用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金縢》

2.背叛、违反,用例2次,例如: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洪范》

3.回答、回复,用例1次,用例:

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亦不静……”《大诰

4.倒反、反而,用例1次,用例:

反鄙我周邦。《大诰》

5.同“返”,用例1次,用例:

王释冕,反丧服。《顾命》

四个词有相同的义位“回答、回复”,构成同义词组。

“对”用于直接回答问话者的提问,问什么,答什么。《广韵·队韵》:“对,答也,应也。”《说文·三上·丵部》:“对,应无方也。”段注:“《聘礼》注曰‘对,答也。’……云应无方者,所谓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以大者则大鸣,叩以小者则小鸣。”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有问则对。”《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答”不是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往往只是对对方话语(不一定是提问话语)的一种回应,相当与现代汉语的表明态度。《正字通·竹部》:“答,应辞也。”

“报”也是对对方话语的一种回应,在这个含义上它和“答”用法相同,区别在于:使用“报”语言环境更加庄重、严肃,并且回应的话语内容比“对、答、反”的篇幅都要长。现代汉语中的“报告”一词中的“报”还保留了这个含义。“清·吴善述《说文广义校订》:‘凡下覆上,上答下,及彼此答书皆曰报。’”[8]

“反”指答复、回复,重点在回复的话语中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或反对理由,在这方面,“反”与“对、答、报”都不同:“反”更多的强调“对”;而“对、答、报”则强调“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