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畏恐惧忌
一、“畏”用例18次,有三个义位:
1.畏惧、害怕,用例9次,例如: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洪范》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康诰》
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吕刑》
2.敬畏,用例8次,例如: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金縢》
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酒诰》
其在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无逸》
3.通“威”,用例1次,用例: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民难保。《康诰》
二、“恐”用例2次,义位为“害怕、担心”,用例: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金縢》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顾命》
三、“惧”用例2次,义位为“畏惧”,用例:(www.xing528.com)
其在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无逸》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吕刑》
四、“忌”用例5次,有两个义位:
1.畏惧,用例3次,用例:
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康诰》
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顾命》
敬忌,罔有择言在身。《吕刑》
2.谋划,用例2次,用例:
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多方》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秦誓》
四个词在“害怕、畏惧”的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
“畏”指畏惧,其畏惧的对象非常广,包括人、物、事、罪罚等,并侧重在内心的威压。《说文·九上·甶部》:“畏,恶也。鬼头而虎爪,可畏也。”《广韵·未韵》:“畏,畏惧。”从组合关系看,一般带宾语。
“恐”表示对正在发生的灾难、将要发生的灾难或可能要发生的灾难表现出来的惶恐不安,即对还未产生结果的事情的恐惧。《说文·十下·心部》:“恐,惧也。”“《素问·藏气法时论》:‘善恐如人将捕之。’王冰注:‘恐,谓恐惧,魂不定也。’”[1]从程度上看,“恐”的程度最高,因为“恐”的对象为灭顶之灾。从组合关系看,“恐”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带的宾语为整个事件。
“惧”表示害怕,侧重于心情的高度紧张,唯恐出错、造成恶果或遭受处罚。《说文·十下·心部》:“惧,恐也。”《易·震》:“震惧百里,惊远而惧迩也。”《易·系辞下》:“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孔颖达疏:“使知畏惧凶咎而不为也。”从组合关系看,“惧”一般不带宾语。
“忌”指对不好的东西或恶果等的畏惧、厌恶,并力求回避,即畏忌。《说文·十下·心部》:“忌,憎恶也。”《玉篇·心部》:“忌,畏也。”《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后有双音词“忌讳、禁忌、避忌”,其中的“忌”都有“惧而避之”之义。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