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书》天帝研究:用例152次,四个义位

《周书》天帝研究:用例152次,四个义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天帝一、“天”用例152次,有四个义位:1.天神、上帝,用例139次,例如: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洪范》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勑,殷命终于帝。《多士》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帝”指天神、上帝,它是有感情、审谛下民的人神。孔颖达疏引《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称之曰帝。”“帝”是人间的德行能和天地齐美的人死后升天为帝,审谛下民,是人神。

《周书》天帝研究:用例152次,四个义位

第七节 天帝

一、“天”用例152次,有四个义位:

1.天神、上帝,用例139次,例如: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康诰》

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酒诰》

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威。《多士》

2.与“地”相对的天宇,用例9次,例如: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洪范》

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康诰》

3.天气,用例2次,例如: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金縢》

4.天庭,用例2次,例如:

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金縢》(www.xing528.com)

二、“帝”用例36次,有两个义位:

1.上帝、天,用例33次,例如: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洪范》

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勑,殷命终于帝。《多士》

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多方》

2.商代帝王名,用例3次,例如:

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多士》

两个词在“上帝、天帝”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天、帝都有人的特性,是能看、能听、能说、能闻、能吃、能思维、能行动,具有喜怒哀乐的神。

“天”为有意志的自然神,为万物的主宰,具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其实质都是地上王在天上的投射。“天”的取意为“高”,《说文·一上·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段注:“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天”,本义指人的头顶,人的头顶以上为天空,故引申为天空,由天空引申为天神。天与“颠”“顶”同源,词源义素为“高”。“天”主宰着世间的一切,强调其至高无上性。

“帝”指天神、上帝,它是有感情、审谛下民的人神。《说文·一上·一部》:“帝,谛也。”《尔雅》疏引《白虎通》云:“德合天地者称帝也,帝者谛也。”《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郑玄注:“太上,帝皇之世。”孔颖达疏引《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称之曰帝。”“帝”是人间的德行能和天地齐美的人死后升天为帝,审谛下民,是人神。“帝”既是至上神,也是祖宗之神,是民族的祖先。

“天、帝”指称至上神的用法的产生及通用时代不同:“帝”指称至上神在殷墟卜辞中习见;“天”指称至上神起始于殷周之际,在今文《周书》及周代的铭文典籍中屡见。其实殷人观念中的“帝”相当于周人观念中的“天”。随着周民族的强大,殷、周两族的语言相互影响,殷商后期殷人也称至上神为天,周人偶尔也称至上神为帝,所以在殷商后期,西周早期,形成天、帝并用的时代。这也反映了民族的融合引起的语言、文化的兼容,虽然二词并用,但是周代仍然以“天”为通用词,而商代以“帝”为通用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