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边界的主体指数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权均,聚落秩序的主体指数是综合紊乱度C。以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升序排列数组,构建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综合紊乱度与边界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变化关系图(图5.6),可以看到建筑的综合紊乱度形成一条变化趋势不是非常明显的折线,通过模拟它的趋势线,可以看到它前半部分递增而后半部分递减,在中间部分出现拐点。
在后部分5例聚落样本中,高家堂村、东山村、东川村、施家村、上葛村均为指状聚落,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的比较成熟,因而其内部空间的结构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建筑的整体秩序性也相对较强。
在前部分5例聚落样本中,潜渔村、青坞村、统里寺村、上街村是带状聚落,规模都较小;除上街村外其他三者的紊乱度都较低。之所以这些聚落呈现带状,一般都具有较为明确的外部环境界体的制约或引导;比如潜渔村是沿着山脚线蜿蜒展开,青坞村是沿着河流线性展开,而统里寺村则处于线性的河流与山体之间。这些外部环境界体明确的形态特征所产生的秩序化影响力渗入聚落内部,所形成的影响深度覆盖了这些小规模聚落的较浅进深,导致了聚落内部建筑的秩序性相对较强。
在中间部分12例聚落样本中,下庄村、新川村、杜甫村、吴址村、大里村、南石桥村、石英村、统里村,石家村9例均为团状聚落,除却下庄村与石英村,其他7例聚落的紊乱度均相对较高。前面9例团状聚落中,除了统里村与杜甫村外围有河流、新川村夹在山体与河流之间以外,其他6例几乎没有特殊的环境界体。而统里村、杜甫村、新川村三者发展到了中等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外在界体形态特征所带来的秩序力诱导与控制;但与其他6例同理,规模还不够大,内部自身的结构化程度还不够高,因而导致了建筑紊乱度较高。
通过边界形态与建筑秩序的比较可以看出,通常而言,团状聚落的建筑紊乱度较高,并如图5.6所示,分别从两侧向带状与指状减弱。(www.xing528.com)
图5.5 22口乡村聚落样本口公共空间分维与边界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口变化关系图
(资料口源:作者自绘)
图5.6 22口乡村聚落样本口综合紊乱度与边界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口变化关系图
(资料口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