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边界的生长与变化,意味着聚落与其周围环境基质之间在空间上的一种相互博弈的过程。乡村聚落周围的环境基质主要以农田为主,因而也有说法乡村聚落是从屯田产生的[4]。在这样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环境基质之中,聚落边界的生长就显得相对自如一些。而在面临河道、山体等环境基质而言,聚落边界的生长就显得较为艰难而缓慢。
(1) 生长的边界
传统聚落的生长与扩张,通常表现为边界向外有机生长。意味着这一边界是可增长的,聚落主体不断层层扩张出去;外边界不断地转变为聚落的内边界,有时候会遗留下一些痕迹和特征。在下图的皖南西递村边界特性分析图中,实粗线是西递现在的主要道路,虚线是西递现在的边界。研究认为西递是分层逐渐发展起来的,通过考证得知中间的3号道路是最先建设的,因而推测2号和4号道路,很可能是聚落发展的某个过程中的边界[5]。
图2.2 安徽西递村边界特性分析图
(资料来源:彭松.从建筑到村落形态——以皖南西递村为例的村落形态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7.)
传统乡村聚落生长的尺度是在以聚落单体的自然大小控制下向外生长的;因而,几乎在任何时候,该聚落都可以认为是一个自然而完整的有机体。相较之下,现代城市在规划路网的控制下,是以街区的尺度向外生长的,具有一个形态完整的预设,因而在一个街区没有被填满之前,它们的边界是显得破碎而不完整的。传统聚落生长的过程中,与道路的关系是相互促成的,既有道路对建筑单体的设置以及聚落的生长具有引导作用,而同时建筑单体也相对更为自主地参与着道路关系的形成。因而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有机,边界也是自然生成的。(www.xing528.com)
(2) 停滞的边界
当聚落的边界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外在界体,比如山体、悬崖、道路或者河流等,使得该边界在这一方向上无法自由生长,便成为了停滞的边界。一般而言,正因为存在着这么一个强势的外在界体的制约,对边缘建筑单体的组织也会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进而使得它们在该边界上会具有较高的密实度,较强的秩序感。
(3) 衰败的边界
对于聚落,有生长与扩张,自然也有衰败与消亡。边界的衰败,表现为边缘建筑单体开始破败、废弃,与外界自然基质之间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自然基质开始侵蚀聚落边缘的建筑单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