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研究的最新成果

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研究的最新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些年以来,逐渐开始受到数学、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以及新兴的科学化手段的影响,研究视域逐渐扩大,研究成果更多元、更富有深度。近年来虽然基于GIS、空间句法的研究案例逐渐增多,但还有待真正的深入与推广。

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研究的最新成果

(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专注于传统建筑单体的民居研究逐渐扩展到了对整体聚落的研究,在关注于文化层面的理论探讨与现象描述的同时,通过测绘与调查进行了原始基础资料的积累。近些年以来,逐渐开始受到数学(拓扑、群等理论)、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以及新兴的科学化手段(GIS、空间句法等)的影响,研究视域逐渐扩大,研究成果更多元、更富有深度。

(2) 聚落研究的主要学者与团队形成了以高校为依托的特征;设计院、研究所、政府规划与管理部门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相对较少。而调查测绘、学位论文等高校教学环节成为了聚落研究的重要方式。东南大学徽州古建筑丛书与清华大学的民居聚落系列丛书,都是建立在学生测绘成果基础上的;而其他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如东南大学的空间研究系列丛书,则是建立在学位论文基础上的。各学术团队多结合其所处的位置进行特定地域性聚落研究:东南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主要关注徽州聚落;天津大学主要关注北方堡寨聚落、军事聚落;昆明理工大学主要关注云南民族聚落;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关注岭南聚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关注黄土高原聚落等。但各单位的调查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些交叉重叠,从而造成一定的重复研究现象。

(3) 在主流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鉴了美学构图中的“点—线—面”理论以及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因而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论视域上还有待拓宽。基于上述的理论与方法,聚落研究相对更偏向于经验化的论述,科学化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虽然基于GIS、空间句法的研究案例逐渐增多,但还有待真正的深入与推广。(www.xing528.com)

(4) 在研究内容上,聚落研究大多是基于当下资料的考察,缺乏连续性的历史演变追踪[126],也就是对聚落的历史变迁的研究较少,这对研究聚落形态的内在生成与发展机制而言相对较为缺失。

(5) 除了特定风格类型的建筑单体对相应的民居建筑有所借鉴以外,作为整体性的聚落研究成果,较少与相关规划设计相结合,也即研究还未能有效地指导相关的设计实践;或者说,带有一定研究性的新聚落设计实践探索还相对较少[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