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乡村聚落研究中的高引用率文献

传统乡村聚落研究中的高引用率文献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9] 《聚落研究的几个要点》一文从自然、社会文化方面提出了聚落研究的十一个要点,并逐一对其进行了阐述;《聚落观》一文论述了聚落的概念、聚落研究的策略以及中国聚落的特质。[123] 《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一书,论述了中国古村落空间意象与文化景观,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景观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提出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把古村落的建筑保护升级成对整体环境的保护。

传统乡村聚落研究中的高引用率文献

(1) 《传统聚落形态研究》一文指出了传统聚落的界域性与中心性两个基本特征,进而指出在自然环境中的防御性安全需求以及传统风水观念是影响界域形态的重要因素,并逐渐转化为一种精神需要;聚落的中心性则是聚落人为秩序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通过血缘、宗教及日常交往等因素而形成,增加了可识别性并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深受凯文·林奇以及诺伯格-舒尔茨(C. Norberg-Schulz)等学者相关理论的影响。[117]

(2) 《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一文认为在聚落环境中,空间结构体系是人生活与活动体系的总和,由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三部分系统组合成有机的整体;继而对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形态、空间结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指出以中心、方向、领域(即几何元素中的点、线、面)三元素,以几何坐标系统和几何结构方法构建了传统的空间体系。[118]

(3) 《西方乡土建筑研究的方法论》一文综述了当代西方乡土建筑研究常用的方法论。对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历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及现象学的方法作了简介与评价,并指出当今西方乡土建筑研究的两个发展倾向。[119]

(4) 《聚落研究的几个要点》一文从自然、社会文化方面提出了聚落研究的十一个要点,并逐一对其进行了阐述;《聚落观》一文论述了聚落的概念、聚落研究的策略以及中国聚落的特质。[120]

(5) 《皖南村镇巷道的内结构解析》一文认为传统村镇中建筑的有机层叠与随机并置产生了一种二度化的整体性,进而把村镇当作一个文化的整体,从结构出发,考察了村镇巷道中以组为单位的平面群与立面带以及“视觉场”,探讨了皖南村镇巷道系统在网状结构整体性上的意义,指出传统村镇的形象就在于其内结构系统中的巷道形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带有结构论色彩的“构造”一词,即包含了建筑形态、人的活动以及一定文化含义在内的意义综合体;最后提出“从形制出发,经过结构解析,构造变化而又恢复形制,这是在现在的中国,要创造有文脉的、内涵深刻的新建筑所可以选择的一条道路”。[121](www.xing528.com)

(6)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聚落形态形成与当代生活环境的创造”的研究成果之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美学等角度阐释了传统村镇聚落的形成过程,阐明了由于地理气候、地形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各地村镇聚落景观之间的差异,强调聚落的形态美不仅根植于朴素的自然美,更在于和人们的生活保持着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122]

(7) 《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一书运用结构主义的群、网、拓扑三种数学母结构,对传统古镇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揭示其深层次的规律;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对古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揭示人的心理行为与古镇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123]

(8) 《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一书,论述了中国古村落空间意象与文化景观,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景观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提出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把古村落的建筑保护升级成对整体环境的保护。[124]

(9) 《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一书,对传统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从社会学、人文地理学、传播学以及生态学四个方面对乡土建筑进行考察,以把握乡土建筑的发展规律。[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