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4.3小学高段体育课程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小学高段生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为支撑,研究组认为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主体及各评价主体的权重,即由谁来评价学生,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应该占总评价体系的权重是多少。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4.2.1 科学性原则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依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依据科学发展观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评价的内容、主体及操作等层面的科学性,并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价。

9.4.2.2 全面性原则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评价体系建构应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全面性,体现评价内容、主体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9.4.2.3 发展性原则

在评价的方向上,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在评价的功能上,淡化传统评价的区分、选拔、筛选功能,强化评价的反馈、激励等发展性功能。在评价的作用上,不仅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而且促进教师教学思想、方式改变的过程,从而形成体育课程、学生、教师、学校融为一体的交互发展。

9.4.2.4 主体性原则

为了能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体系的建构应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他评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9.4.2.5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建构的可操作性,就是根据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原则制定的,具有科学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标准,使评价具有易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尽可能地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

9.4.3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小学高段生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为支撑,研究组认为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主体及各评价主体的权重,即由谁来评价学生,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应该占总评价体系的权重是多少。其次是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立,应从人际关系、合作能力和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权重,最后是具体评价内容与权重的设置。

9.4.3.1 评价主体及权重

评价主体的确立就是确定由谁来评价学生的问题。谁了解学生,谁有资格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往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进行评价,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体育教师要积极地组织、科学地指导学生对自己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定,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互相评定。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或者他人的进步与发展,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发现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学习。但由于每个评价主体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他们评价的内容和所占的权重也有所区别(具体评价内容和权重见表9-3至表9-5)。

9.4.3.2 评价指标及权重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内容为依据,结合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要求,征求专家意见,从人际关系、合作能力和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三方面综合对小学高段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通过交往发生、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基于家庭血缘形成的人际关系由于家庭的小型化而变得越来越简单,由于社会联系日益扩大形成的人际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能否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是否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已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www.xing528.com)

①同伴关系。研究者认为,同伴(peer)是“彼此之间有平等地位的人”。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同伴指的是“社会的同等之人”或者是作为个体,他至少在某一刻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复杂水平。按照这个定义,虽然儿童在年龄上稍有不同,但是只要他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别人,以追求他们共同的目标和兴趣,他也视为是同伴。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主要包括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和关爱身心障碍者;在体育活动中乐于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在体育活动中不嘲笑和欺负弱小同学。

②师生关系。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尊敬、关心老师,对老师有礼貌,老师在这种氛围中,能够满足需要、心情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也会尊重、爱护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鼓励。这些鼓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起码的心理需要,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尊敬和喜欢老师。

对以上指标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来完成,因为他们是最了解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的。但他们了解的程度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因此,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所占的权重是有区别的(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见表9-3至表9-5)。

(2)合作能力

合作的通常意义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一起协调工作。心理学的解释是社会性动物所共有的一种行为类型,即为了共同目的而由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完成某一种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行为。当一些个体为了得到其所需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时,就表现出了合作。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能力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①合作意识。合作意识主要包括能够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能说出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能情绪饱满地与同伴进行运动合作。

②规范意识。这里所说的规范主要是指与学生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包括运动规则和其他约定俗成的各种体育规范。由于体育规范是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条件,因而,学生一旦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等作用下,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由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意识有助于学生一般行为规范意识的形成,这就使得体育学习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作意识与规范意识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评价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规范意识进行全面考察。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情况,教师、学生自己和一起活动的学生是最了解的,这些指标的评价主要由这三个评价主体来完成。但他们了解的程度和角度又有所不同,因此,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所占的权重也是不同的(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见表9-3至表9-5)。

(3)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不能在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只懂得一些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而不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人被称为功能性文盲。因为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缺乏学习能力的人学到的大部分知识将很快变得陈旧无用。因此,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体育的方法和逐步培养学习体育的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逐步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知道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并能实际应用,就是具备学习体育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体育资源和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方法。

①了解体育资源。体育资源是指能够用于为个人、社区体育服务的一切知识、信息和物质资源。小学高段生了解体育资源主要包括能够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知道附近体育场所的用途;知道体育场所使用时间和条件方面的限定或规定;知道体育场所的安全程度。

②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当代人主要是通过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的媒体获得有关体育的知识或信息。随着大众传播业的发展,目前小学生从这些非正式的渠道可以获得的体育知识与信息的数量并不亚于从体育课程学习中所能获得的体育知识与信息。体育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小学高段生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包括能够从报刊中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从互联网中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能够在体育俱乐部或培训班中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

这些指标主要是考察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的情况,其他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指标评价的主体主要由学生自己和教师来完成,而他们了解的程度和角度又有所不同,因此,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所占的权重也是不同的(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见表9-3至表9-5)。

9.4.3.3 指标内涵与评价标准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要求为依据,确定评价指标内涵。确定的指标内涵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客观,以便于评价的具体实施。

评价标准采用四级评分等级,将指标内涵划分四个等级,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5、0.3,根据综合评审计算公式:M=ΣKiMi(其中Ki为等级系数,从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算出各等级指标内涵的相应分值(具体各等级指标内涵的相应分值详见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