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指标现状

国内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指标现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永东等《体育进步分评价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认为,不仅是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评定也应考虑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采用相对评定标准与绝对评定标准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国内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指标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实践,对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实际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全面推进,体育学习评价工作也受到体育教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广大体育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他们对评价改革充满了热情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4.2.4.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有诸多从事体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有关的文章和著作中对体育学习评价有进行论述。在体育学习评价基本原理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检索1995—2008清华同方数据库,共检索到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有关的论文11篇,与体育学习评价有关的论文153篇;与高校体育学习评价有关的论文34篇。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针对体育成绩考核标准没有体现个体差异,不利于鼓励进步这一问题,张洪谭(1996)认为,“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而按统一标准进行考核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无法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因为有些人不用苦练也是上游,另一些人则再进行苦练也难摆脱下游”。程杰《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的综合研究》提出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可以使评价尺度与每个人的进步幅度相适应,客观真实地体现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进步情况,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刘永东等《体育进步分评价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认为,不仅是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评定也应考虑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采用相对评定标准与绝对评定标准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不难看出上述这些研究仍然局限于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变化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针对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不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尝试进行体育进步分的研究。林萍等《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进步幅度成绩评价问题的研究》指出,运用黑尔指数转换法,使不同素质、不同基础水平学生进步幅度成绩得以比较,能较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真正把进步幅度评价问题从理论落实到教学实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刘永东等《体育进步分评价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体育进步分评分方法,他认为采用绝对参照标准(社会参照标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水平过高,容易造成气馁、畏难情绪,最终失去学习的信心;要求水平过低,容易产生自满,失去动力。而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评定成绩(个人参照标准),不受学生初始能力的影响,符合学生的身心要求,真正体现区别对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李瑞仁《对高校体育课技术考评方法的研究》提出采用“相对”和“加分因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陈秀华《在体育课“结构考核”中增加“进步分”的可行性探讨》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整体成绩中的进步分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他针对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未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一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况,设计了考核结构中增加“进步分”的综合评分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验,实验证明这种考核结构和评分方法更趋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刘燕《建立高校新型体育课评分方法与弹性标准的构想》从现行高校体育课考核评分方法的选择与标准的评定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在高校体育课评价中建立新型评分方法的设想,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雷钊《体育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提出,对体育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要运用“标准参照评价”代替传统“常模参照评价”模式,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得到体育课的考核成绩,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刘尚达等《体育课考试与评价系统动态机制建立的研究》对体育课考试与评价系统实行动态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考试与评价系统实行动态机制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锻炼的热情,使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增强了体育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考试与评价的功能。从上述研究中不难看出这些研究仍然局限于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变化与发展等评价的研究。

第三,针对体育学习评价的不足,一些学者提出应重视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姚蕾等《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指出,由于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起步晚,致使对体育教学评价目的的认识有偏差,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的理念不断更新,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评价的方式综合运用,运用中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自评和他评的结合。黄海镝《体育教学多元化体系研究》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赵云龙《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陈雪梅《体育评价再认识》从体育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三方面分析,提出体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并以此建立评价的内容,即:要从重结果到重结果的过程;从重动作技术到重身心健康;注重体育教学的情感陶冶。谢坚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操作方案的研究》提出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操作方法的思考,认为:学习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尊重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现状,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法,应尊重学习评价的功能。张陵等《体育课应实现由终结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移》提出应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全面评价是指对学生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给予合理的评分,并且从态度、思考、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将过去的百分制改为五级评分制。赵先卿等《体育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业成绩评定方法体系。彭青军等提出对学生学习评价应从关注技能学习的结果评价转移到更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能力和方法的评价,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注重质的分析和把握,构建新型的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全过程动态目标考评。高清伟《论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评和互评进行了论述,指出学生自评和互评对身心发展的具有积极作用。

第四,针对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一些学者进行指标体系和权重的构建研究。郭英和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法、测定对比法,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等五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和体质健康状况。陆根秀和王新福《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指出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已基本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现象,体现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评价形式趋于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从专项技术、体能、体育与健康理论和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潘雯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通过理论和问卷调查,根据运动项目的主要特点对竞技项目进行分类,制定了科学的、人本的、操作性较强的表现性项目、对抗类项目和体能类项目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学生身体素质评价中采用相对评分和个体内差异评分到90年代的体育技能进步幅度评分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评价仍然是在教师独自评价基础上的量的评价,没能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质进行评价,90年代末至今对学生体育学习采用综合评价仍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因此,我们如何把这些评价的标准建立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这正是我们目前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4.2.4.2 我国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评价内容与指标上。过多地倚重体育学科知识,特别是竞技体育的知识,而忽视对身心健康、运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体育健康的科学精神、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在评价主体上。仍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虽然有一些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但忽视同级、自下而上以及多元评价。(www.xing528.com)

在评价结果上。仍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能进步状况,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忽视科学地进行结果反馈,对促进发展的作用有限。

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还是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多采用传统的运动成绩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在评价的操作过程上。对与五大领域目标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权重分配,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沿用以往的办法,教学评价改革仅停留在“文章和理论层面”,缺乏大范围的实证检验。

4.2.4.3 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再仅仅将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这是对评价功能和评价方式的一种突破。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即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改变旧的体育教学评价观念、方法和手段。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更加关注成长发展的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体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与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质性评价的方法为基础,不仅要考查“技术”或“知识”等认知层面的内容,更应重视考查“表现”等行为层面的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在篮球选修课的学习成绩评价中运用多元评价法,对以往篮球选修课的传统学习评价法进行改革。在学习成绩评价中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终结与过程相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绝对与相对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