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津大学专利授权数量逐年下降,科研经费连续增长

牛津大学专利授权数量逐年下降,科研经费连续增长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2006年,牛津大学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开始逐年下降。从图6—6可见,牛津大学在接下来连续两个年度中对科研经费的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牛津大学专利授权数量逐年下降,科研经费连续增长

二、英国牛津大学个案

1.趋势研究

牛津大学始建于1188年,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截至2008年,共有4200位研究者和6700名博士生,是英国最具实力的研究型大学。2009年,牛津大学以4.5亿英镑的科研经费投入位居全英大学榜首,同时在专利成果转化和创建衍生公司方面也走在英国各大学的前列。

如图6—5所示,1999—2009年牛津大学共计产出专利575项,年均增长率为10.93%。从被引统计来看,575项专利共被引用1538次,项均被引2.67次,H指数为15。无论从获得授权专利的总量还是项均被引次数及H指数来看,同比一些美国大学的表现不算突出,但在英国大学重视基础研究的教育传统体制氛围中,牛津大学通过建立由校方完全独资,以专为本校科研人员提供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管理、融资等科技成果转化专职服务企业——Isis创新有限公司(Isis Innovation Ltd)的方式开拓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专利发明、技术转化之路。

img183

图6—5 1999—2009年牛津大学获得授权专利的年度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由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整理而成。

1999—2003年,牛津大学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逐年增加,在这期间校方对专利产出的经费投入基本维持在每年1亿英镑的均衡水平上。2000年10月,牛津大学出台了新的知识产权政策,内容包括:学校支持学者们将科研成果以专利、专利许可、技术入股、咨询服务、创办衍生公司等形式商业化,学者们可借此分享特许经营收益、股权收益和咨询服务收益。通过这一举措,学者进行专利发明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到2003年,共有78件专利获得授权。2003—2006年,牛津大学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直到2006—2007年度,学校将R&D经费由上一年度的3.3亿英镑提高至3.46亿英镑,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才开始逐步回升。2008—2009年,牛津大学再次大幅提高对专利产出及申请的资助力度,到2009年共计投入2.5亿英镑,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也由2008年的48件增加到61件。

2.成功经验探讨

英国是学术资本主义的先导,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大学就开始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1997年,政府不但增加了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资,还开始支持大学具有企业性质的活动,截止到2003年,先后出台了6项专门支持大学成果商业化的主要政策和计划,如2001年出台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和2003年发布的“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 Scheme)。同时设有“科学与工程合作奖”、“工业与学术界合作奖”等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奖励。

牛津大学实现专利技术转化的特点是:在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基础上,具备强大的科研投入、清晰的产权政策和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其中专门负责研究成果转化的Isis创新有限公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牛津大学有强大的科研投入。1983年,牛津大学的科研基金总额为1.35亿美元(0.83亿英镑),到2004—2005年度这一数字已经到达4.28亿美元(2.64亿英镑)。从图6—6可见,牛津大学在接下来连续两个年度中对科研经费的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另外,牛津大学在科研投入的来源上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见图6—7),以2004—2005年度为例,共计获得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拨款0.13亿美元(8000万英镑),占全部科研投入来源的30.3%,25.4%(6700万英镑,折合0.11亿美元)的经费来自慈善机构,24.2%(6400万英镑,折合0.10亿美元)的经费来自研究基金委员会;另外还有来自政府6%(1600万英镑,折合0.03亿美元)、欧盟2.7%(700万英镑,折合0.01亿美元)、企业7.6%(2000万英镑,折合0.32亿美元)和海外公共机构3.8%(1000万英镑,折合0.16亿美元)的资助。

img184

图6—6 2003—2007年牛津大学的科研经费支出

资料来源:根据汤姆·库克(Tim Cook):《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牛津模式》(杨世忠译,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9))等资料提供的数据绘制。

img185(www.xing528.com)

图6—7 2004—2005年度牛津大学科研经费来源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牛津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Isis创新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整理而成,详见http://www.isis-innovation.com/about/isispresentation.pdf(2010年12月7日检索)。

第二,牛津大学制定并实施了清晰的产权政策。牛津大学在知识产权转让、收益分配等方面为本校科研人员和专职服务公司制定了清晰的政策,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研究者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和合法收益,又能确保专利申请及技术转让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2000年10月,校方出台的知识产权政策内容包括:学校支持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专利、专利许可、技术入股、咨询服务及衍生公司等形式商业化;学校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具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研究者可从特许经营权收益、咨询服务及股权中获得收益。[26]例如在股权收益问题上,根据牛津大学2008年最新修改的知识产权政策,创业公司的股东由研究人员、学校、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共同组成,研究人员与学校持有相同的股权份额,投资者的股权份额视协议而定,公司管理者的股权份额在5%~15%之间。

第三,牛津大学建立了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不同于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大学在学校内部成立技术合作办公室,牛津大学于1987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将本校研究人员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资源的服务公司——Isis创新有限公司。该公司执行大学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主要有三大部门,分别为技术转移部,负责管理牛津大学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授权、分拆、创投及商业化网络;顾问部,负责提供与专家级学术顾问交流的机会;Isis企业部,负责全球技术咨询,为政府、公司、投资者、大学和科学园区提供支持,侦讯和评估新技术,负责商业计划制定、创投管理和项目管理。

在Isis创新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一项科研成果通常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最终实现商业化:

第一阶段:寻找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科研成果。除了科研管理部门及研究者自我推荐外,Isis的项目经理还要自主发现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研究成果。

第二阶段: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评估。公司会组织市场营销法律及其他有关人员协助项目经理和发明者共同就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分析,做出评估报告。

第三阶段:成果保护阶段。一旦研究成果获得肯定,公司将与发明人制定临时保护措施,确定权益职责,并全额出资申请专利保护。

第四阶段:商业化阶段。Isis通过知识产权特许或成立新公司的形式来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增值。对于知识产权特许,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如1990年创建的旨在促进产学研联系的牛津创新协会(Oxford Innovation Society)宣传专利技术,吸引世界各地各行业的公司购买其知识产权特许进行技术或产品开发,与此同时,按政策规定定期收取专利管理费用。对于创建新公司,Isis代表成果发明人参与新公司创建的各个环节,如向学校提出批准申请、拟订发展规划、确定产权收益配额等,但不会介入新公司的运营。

建立由校方完全控股的专职服务公司适合牛津大学,这种服务模式在英国具有自身的优点:英国商界的潜在合作者更倾向于同公司打交道,他们对公司有天然的亲切感,但可能会对象牙塔里的“学究”有心理距离;这类公司的管理独立于大学行政机构,有利于校办公司员工迅速调整并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由大学全额控股可以保证这类公司不偏离自己存在的宗旨。

第四,牛津大学Isis创新有限公司重视专业人员复合素质的提高。Isis创新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在增加员工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图6—8可以看出,公司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17人增长到2010年的64人。这64名员工分属于公司的四大职能部门:行政业务支持12人,技术转移部31人,顾问部6人,企业部15人,其中75%的员工拥有本科学历,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有1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则有28人。因工作职能要求,技术转移部58%的员工拥有博士学位,分任各学科领域的项目经理;企业部拥有博士学位的员工比重则高达66.7%,以便更好地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专业的商业服务。

img186

图6—8 2000—2010年Isis创新有限公司员工规模增长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汤姆·库克(Tim Cook):《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牛津模式》(杨世忠译,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9))等资料提供的数据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