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价值管理的公共工程决策机制的改进案

基于价值管理的公共工程决策机制的改进案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价值管理的发展与应用第一节价值管理简介价值管理产生至今已有60多年,价值管理不仅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工具或者技巧,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运用,它已经成功地演绎为一种方法论,并通过使用一系列原则成功迅速地解决广大范围内的问题,在建筑业的运用也日益成熟。

第六章 价值管理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节 价值管理简介

价值管理产生至今已有60多年,价值管理不仅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工具或者技巧,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运用,它已经成功地演绎为一种方法论,并通过使用一系列原则成功迅速地解决广大范围内的问题,在建筑业的运用也日益成熟。从产生到发展价值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它是由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逐渐演变发展而来。

一、价值管理发展初期——价值分析

在《新韦氏大专词典》中,“价格”和“价值”被这样定义:“价格”指对于交换的实物用货物、服务或金钱进行公平的回报或衡量;“价值”指货币价值,用某物的质量或者声誉衡量的价值。许多价值理论的实践者都将价值定义为“能够可靠地实现基本功能的最低成本”。人们对价值增值的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也是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理论的开始。VA最初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工程师劳伦斯·麦尔斯(Lawrence Miles)创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尔斯在通用公司副董事长哈瑞·尔里彻(Harry Erlicher)的领导下,负责材料采购部门的相关工作。由于战争的影响,他们经常面临原材料紧缺的困扰。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他们不得不经常寻找紧缺材料的替代品,以满足战时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哈瑞和麦尔斯常常发现一种现象:他们所使用的廉价替代品不但可以实现产品设计所要求的功能,有时候甚至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功能。战争结束后的1944—1952年期间,在哈瑞的鼓励和支持下,麦尔斯开始研究这种现象,以揭示其内在的机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麦尔斯创立了以功能为导向的降低产品成本的“替代品法”。由于这种方法在提高产品功能,降低产品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效益,通用电器公司共投资约300万美元在遍布全美国的92个部门内部推广。作为最具效力的管理武器之一,这种方法使得通用电器公司的产品在战后的10多年时间里保持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后来,麦尔斯把这套方法加以系统整理,并以“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为名发表在《美国机械师》杂志上,从此这一方法便传播开来。

价值分析是针对生产的产品,利用生产作业的文件及采购成本,分析产品的规格与需求,它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技巧。通常采购部门使用此方法来降低成本。

二、价值管理发展中期——价值工程

1954年,美国国防部海军船务署(Navy Bureau of Ships)开始采用价值分析。为了便于推广这一方法,上将威尔森·勒吉特(Wilson D. Leggett)将它重新命名为“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同时,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命名上,也反映了海军船务署在应用价值分析时的不同理念。他们认为这种价值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改进已投产的产品或已建成的工程,而更应该将它应用到产品或工程的设计阶段,从而及早地提升产品或工程的价值。这种转变极大地拓展和提升了价值理论,使得价值分析从一种改进、后发性的手段上升为预防、前导性的管理措施。这种转变也将应用价值方法的时间在产品和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大提前,从而更大地发挥了它提高产品价值的效力。随着价值工程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它不但用于解决一些“硬性(hard)”的问题,如降低产品成本、改善产品设计等,而且也广泛用来解决一些“软性(soft)”的问题,如制订公司战略规划、确定公司发展决策、合理调配资源等。这种方法逐步从一种较低层次、针对具体产品和项目的技术手段,发展成为提升整个组织的价值并创造效率的管理手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报刊、书籍和各种技术交流渠道,美国众多的公司和组织开始学习和应用价值工程,涌现了许多价值工程的实践者。为了促进不同领域的团体、组织和公司价值工程实践者之间的交流,美国电气工业联合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于1958年成立了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最初由已经退休的海军上将麦迪科恩(Admiral Mandelkorn)领导,后来麦尔斯被推举为该委员会的主席。在一次全国性的委员会上,大家一致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专业协会来推广和发展价值工程。因此,在1959年,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Value Engineers,简称SAVE)诞生了。现在,这一协会的会员遍布全世界35个国家,是价值管理领域里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组织[1]。为了体现其全球性的特点,该协会将名称更改为SAVE International。

价值工程是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技术方法,是一项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三、价值管理与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随着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的不断发展,二者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包括汽车、航空、建筑、石油、防御、通信)以及政府部门。1974年,美国公共服务管理处(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在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简称VM)的概念,反映了这一方法的发展变化[2]

除了价值分析、价值工程和价值管理外,在麦尔斯所创造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的专家还提出了诸如价值控制(Value Control)、价值计划(Value Plan)、功能分析(Function Analysis)等名称来概括和发展这一理论。目前,在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大陆的机械行业,价值工程这一专业词汇被广泛地采用。而在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价值管理却是流行的词汇。

虽然这些不同名称的方法有一定的区别,表6-1概括了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价值管理的主要区别,但其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是基本类似的,在仔细分析文献中关于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价值管理的典型定义后发现:这3种方法是麦尔斯所创造的价值理论在不同阶段的演进,后一种方法涵盖了前一种方法的使用范围,是前一种方法的提升与拓展,如图6-1所示。

表6-1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价值管理的主要区别

图6-1 麦尔斯价值理论的演进

本书为了避免混淆,将在以后的章节中统一使用“价值管理”作为这一方法的特定称谓。

第二节 价值管理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

一、价值管理在美国的发展与应用

首次将价值管理应用于建筑业的美国工程师是A.J. Dell’Isola。1963年,通过他的介绍和推荐,美国海军后勤工程部(Departmentof Defense,Navy Facilities Engineering)正式将应用价值管理的激励条款[3]写入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加以运用。1964年,美国陆军工程部(Army Corps of Engineers)也开始广泛推广价值管理。在1964—1978年期间,该部门利用价值管理取得了超过6亿美元的投资节省。从历史资料来看,海军后勤工程部与美国陆军工程部是在建筑行业中应用价值管理的先行者。

价值管理在海军后勤工程部成功应用的经验,很快在美国其他政府工程管理部门中推广开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在美国建筑业应用价值管理的头10年里,仅军队工程处一个部门就节约工程项目投资约2亿美元。鉴于价值管理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美国公共建筑管理部门1968年做出决定,将应用价值管理作为一项强制性条款包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合同中。这一举措迅速被美国航天工程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联邦高速公路管理部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和城市环境保护部门所效法。1970年美国议会通过法令在联邦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共屋宇部门(Public Building Service)、公共服务管理部门(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推广使用价值管理。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价值管理在美国建筑与房地产业中的应用逐渐形成热潮,许多建筑与房地产专业人员在这一时期都参加了价值管理培训课程。

价值管理在建筑与房地产业中发展的另一高潮出现在1972年,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在该年度的第十二届价值工程师年会上着重强调了要在建筑业中大力推广应用价值管理。同时,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还组织了400多位建筑业工程师、建筑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价值管理专题论坛。同年晚些时候,美国公共建筑管理部门正式将价值管理列入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举措,价值管理的知识很快在美国的建筑专业人士中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专业人士开始学习价值管理,应用价值管理。到第十三届美国价值工程师年会时,一半以上的与会人士是来自建筑业的工程师、建筑师和承包商。这充分表明价值管理在美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同。同时,建筑与房地产业也为价值管理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阵地和广阔的空间。

长期的实践证明,价值管理在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方面有巨大的作用。1996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104-106号法令要求美国的行政部门利用价值管理降低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确保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这一举措使得价值管理在美国的应用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极大地促进了价值管理在美国的发展。价值管理在美国建筑业的运用持久不衰,主要是因为:第一,美国政府部门对于价值管理运用于建筑业及各个行业中的重视;第二,学术界的持久钻研与强力支持。

二、价值管理在日本的发展与应用

1955年,日本的一个成本控制考察团前去美国学习,在了解到价值管理是能提高产品性能,并同时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办法,随即价值管理引入了日本。1960年,日本政府组织牵头举办价值管理培训班,培训了一批价值管理专业管理人员。随着日本经济增长的加速、生产发展引发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价值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发得到了重视。例如三菱、东芝、丰田、佳能等都在应用了价值管理理论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65年,日本成立了价值管理师协会(SJVE),它是日本最高的价值工程学术机构,其宗旨是积极提供国内外价值工程及其相关活动信息,组织安排各项价值工程活动和服务,以及负责价值管理在日本本地广泛推广与普及。

日本在不同的时期对价值管理进行了不同的侧重点运用,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变化有效地配合工业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运用价值管理时侧重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同时,适应工业追求规模、节省费用;在70年代,价值管理的运用则侧重于提高功能和质量,以适应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战略;在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运用价值管理的核心在于创新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提高产品功能,以适应日本工业发展的企业形象战略。价值管理在日本运用发展的几十年中,其应用战略由最初的“降低成本”转变为“功能创新”,其理论研究也非常活跃,成果丰硕。尽管价值管理在日本的运用起步比美国晚,但日本应用价值管理的范围和成绩已经超过了美国,其关键原因在于八九十年代日本重点发展价值管理中的“功能创新”,更多地针对项目发展阶段的功能评价、方案创造、方案评价等环节。

日本的价值管理在适合日本国情的情况下有其特有的发展特点。首先,日本的价值管理并非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是在自发的基础上、在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值管理逐渐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日本政府在认识到价值管理的重要性后立法加强价值管理的运用,特别是在公共工程的建设上;另外,日本的价值管理的发展结合了产业发展的需要,同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日本企业曾经开展“VIQ”合作,V是价值管理,I是工业化,Q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这样着重于实践的运用使得价值管理在方法的运用上不断地深入,也使得日本的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价值管理在西欧的发展与应用

价值管理在西欧各国的运用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首先是出现于英国的制造业。英国是从美国引入价值管理理念的,但随之过后发现由于当时英国已有比较完善的工料测量师体系来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节约问题,因此以成本为导向的价值管理没有单独实施的必要性,经过对价值管理的深入研究之后,价值管理逐渐发展成为符合英国基本国情的价值管理。美国与英国的价值管理根本思想和方法上是一致的,但通过结合英国国情,价值管理在时间和研究内容的范围上拓宽了,由最初的设计、施工阶段向前延伸到项目决策阶段,向后延伸到项目的运营阶段,研究内容也逐渐增加对项目功能和目标的分析、评价和论证。

在西欧将价值管理运用最好的是德国,德国工程师协会于1967年设立了价值分析委员会以专门从事价值分析的技术咨询业务,并负责价值分析的推广,现已制订出一套标准的价值分析程序。德国进行价值管理的运用特点:一是比较重视标准化工作,1970年德国制定了价值管理的部门标准,1973年把价值管理的程序纳入了国家标准;二是把价值管理分析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在这一环境下许多企业设立了价值分析的专门机构。

第三节 价值管理在国内的发展与运用

一、价值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价值管理在我国更多地被称为价值工程,它于1978年引入我国,刚开始主要是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与应用,之后逐步在其他产业领域内展开。2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停滞低迷、逐步复苏的波浪式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末至90年代初约15年的时间里,价值管理在我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我国提出改革开放,全国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急于进行产品改进和发展,追求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价值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技术引入我国恰逢其时,受到企业和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通过下达文件、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培训等方式有力推动了价值管理在全国的开展。全国建立的省部级以上的价值管理团体就有60多家,如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机械、纺织、煤炭、航天、军工等行业协会,以及四川、辽宁、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等省、市企业协会都有下设的价值管理专门组织,在高校系统有全国高校和广东等地方高校的价值管理研究会。这些价值管理组织配合政府部门在组织推广价值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期间中国企协、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规模的价值管理电视讲座。各行业、地方政府部门和价值管理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还举办了大量的价值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几百万。1988年,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上海价值工程协会题词“价值工程,常用常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全国正式出版具有相当影响的价值管理专著、教材、其他图书60余册。总体说来,这一时期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里,价值管理在全社会所受到的重视,以及价值管理培训和推广应用之声势浩大,在世界各国的价值管理活动中也是空前少有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价值管理活动出现低迷与继续深入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持续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价值管理的应用作为企业活动,不再受到政府(官方)和企业协会价值管理组织(半官方)的直接干预。从而出现了许多过去价值管理活动基础不扎实、管理素质较差的企业,放弃了价值管理应用。只有那些基础扎实、素质较高的企业坚持应用,并引导价值管理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局面。这两类企业前者居多,后者甚少,由此出现全国范围价值管理活动大面积降温。只有少数地区、行业和企业坚持开展,继续深入应用价值管理的局面。造成价值管理发展出现低潮的主要原因还包括:①原来依托于计划经济的推广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应用价值管理的途径没有及时建立起来;②价值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脱离生产实践的需要,导致很多理论成果不能应用于实践,甚至妨碍和误导实践;③价值管理应用的领域不够广阔,长期以来主要局限于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行业的波动直接导致价值管理应用状况的波动;④缺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交流,没能吸收它们的成功经验;⑤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组织,没有建立认证价值管理从业人员的机制。

1998年12月全国召开了首届价值管理代表会议,会议总结了价值管理20年的发展应用经验,研究了价值管理今后的发展,联合了全国19个价值管理组织和11个开展价值管理卓有成效的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价值工程协会筹备委员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价值管理活动在国内进入了逐步回升的新阶段。1995年5月由中国价值工程协会(筹备委员会)负责组织的价值工程与企业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杭州召开,这是在大陆召开的首次价值管理国际会议,对促进国际国内价值管理交流,扩大我国价值管理的社会影响,促进国内价值管理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00年11月正式重组成立,到会的各省市机械工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60多位代表、专家学者交流近年来价值管理应用的经验,就面向21世纪如何深入扎实地开展价值管理活动取得了共识。2004年,第二届价值工程与企业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再次在杭州成功召开。这些都说明大陆的价值管理活动正在逐步回升。2005年10月,中国技术经济委员会价值工程分会成立,并使用China Society of Value Engineering(CSVE)作为对外的统一称谓,这一事件标志着价值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价值管理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展与应用

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早期的价值管理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价值管理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以后,香港公务局(Works Bureau,现已改名为环境运输及公务局,Environment,Transport and Works Bureau)下属的建筑署(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在一些公共工程项目中开始试验性地应用价值管理,如表6-2所示。价值管理在这些项目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节约了大量的投资,而且对完善项目的设计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表6-2 香港建筑署发起的试验性价值管理项目

1997年,香港公务局成立专门的价值管理指导委员会,推进和指导在政府公共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管理。1998年公务局发出政府公函(Technical Circular No. 16/98),要求每年至少在3个投资超过1亿的公共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管理。2002年,价值管理指导委员会对前几年应用价值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应用价值管理对政府公共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效益,决定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中进一步推广价值管理的应用。随后,香港环境运输及公务局发布了新的政府公函(Technical CircularWorks No. 35/2002),要求在投资超过两亿的公共工程中,必须应用价值管理。为了顺利开展价值管理活动,该局也对职员进行大量的价值管理培训。香港环境运输及公务局对于如何选择价值管理专家指导价值管理活动十分重视。价值管理专家实际上是整个价值管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扮演着价值管理团队协调者的角色,领导整个团队完成价值管理的各阶段工作,在整个价值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外价值管理实践表明,优秀的价值管理专家是整个价值管理活动成功的关键。成功的价值管理专家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近些年,价值管理在香港地区持续稳定地发展,价值管理在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公共工程领域。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一批价值管理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1995年,经过本地价值管理专家的筹备,香港价值管理研究会(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Value Management,简称HKIVM)成立。研究会通过各种价值管理活动和定期刊物《价值经理》(Value Manager)传播价值管理知识,扩大价值管理的社会影响。目前香港价值管理研究会的会员人数众多,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起,香港价值管理研究会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性的价值管理国际会议,邀请全球著名的价值管理专家来香港交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香港的价值管理研究活动一直都十分活跃。到目前为止,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价值管理专项研究课题,每年都有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际性期刊发表。由香港政府资助的价值管理研究课题,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香港的价值管理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际范围内较为领先的水平。(www.xing528.com)

三、价值管理在我国工程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价值管理最早在我国工程领域的应用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早期推动价值管理在该领域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图6-2所示。

图6-2 推动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1.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建筑队伍

在我国,价值管理首先在机械制造企业应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有承担本企业建设工作的建筑队伍。价值管理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成功激发了这些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管理的积极性,于是这些企业内部的建筑队伍成为价值管理在建筑与房地产领域早期应用的推动者。

2.参加过价值管理培训的建筑设计人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

在价值管理发展的高潮时期,全国各地有许多价值管理培训活动。一部分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这些培训活动,十分认同价值管理的理论与效果,从而在自己所属的建筑设计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推行价值管理。

3.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建筑队伍

我国的一些建筑承包商,比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接了一些境外的工程。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当地的业主(比如美国的一些业主)要求我国的承包商应用价值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我国的承包商在海外学习并应用了价值管理后,发现价值管理对提高项目功能,降低项目成本有十分显著的功效。回国后,这些建筑队伍便在国内的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价值管理。这也是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领域早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价值管理的理论工作者

在我国价值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价值管理在建筑与房地产领域发展与应用的理论工作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价值管理在机械制造行业的理论和经验,来设计在建筑与房地产领域应用价值管理的模式;另一类是基于海外建筑业价值管理的资料,来发展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模式。

2000年,本课题的研究人员针对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价值管理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专业人士中具有较高的知晓程度,但依然对它缺乏深入正确的理解。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业中的应用还不常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调查也显示,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应用有着强大的需求。虽然它在建筑与房地产业中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价值管理在我国建筑与房地产领域的应用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四节 价值管理的思想

一、价值管理的核心定义

价值是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与应用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以分别给出差异较大的定义。价值管理的理论创始人劳伦斯·麦尔斯认为“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有着适当的功能和成本,通常就会被认为其拥有好的价值”。因此,劳伦斯·麦尔斯本质上将价值看成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许多价值管理(VM)的著作中,价值被算术性地表示为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公式6-1所示,这是关于价值的狭义定义。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公式6-1只是阐述了价值与成本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真正地用来度量价值的大小。因为功能和成本的计量单位不同,成本通常可以用消费者为购买某产品或者为修建某项目而支付的货币数量来衡量;而功能和价值一样,由于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双重性质,很难完全用客观的标准来准确测量。

许多价值管理的专家都认为一个工程项目(或产品)的价值与业主(或消费者)的主观愿望、需求和感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 International,2000)将有价值的产品定义为“以最低的成本,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实现顾客所需要的产品质量和其他功能”。因此,要提高产品的价值,必须了解顾客的需求,必须为顾客创造价值。总体看来,价值管理中的价值是顾客所要求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它是产品或者项目在适当成本支出的基础上满足使用者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因此从广义的角度,价值可以被定义为下面的公式6-2。

在明确“价值”含义的基础上,对于“价值管理”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理解。

价值管理的创始人劳伦斯·麦尔斯(1961)认为,价值管理是有组织的创造性方法,它能有效地辨别不必要成本。这种方法具有自身的技术手段、独立的知识体系和一组学习的技巧。

较早期的建筑业价值管理专家Larry W. Zimmerman和Glen D. Hart (1982)认为“价值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它旨在寻求项目成本、可靠性和其他表现之间的最佳平衡。这种方法通过鉴别和消除项目中不必要的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促进变化与创造。”

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 International)将价值管理定义为“价值管理是以功能分析为导向的系统群体决策和工作方法,它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价值。通常这种价值的增加通过降低产品的成本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顾客需要的功能来实现。”

著名的价值管理专家John Kelly和Steven Male在1993年将价值管理定义为“一个事前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和探索方法,它寻求实现项目功能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是通过结构化的、以团队为导向的研究活动,审视和评价从项目概念阶段到使用阶段的各种活动过程,以保证项目与客户要求的价值体系相协调。”

欧共体认为价值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利用系统的方法,在充分实现业主要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它不仅仅对项目的方案进行创新,并考虑如何实现这种创新的方案,从而加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价值管理标准提供的定义是:“价值管理是一个结构化的分析过程,它力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项目必要的功能,实现项目业主投资‘物有所值’的目标,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其他性能水平达到要求”。

根据价值管理当前发展的趋势,综合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我们认为价值管理可以定义为:价值管理是以功能分析为导向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团队工作方法。它分析项目功能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业主所要求的功能,从而提升项目整体的价值水平。

二、价值管理的基本特征

虽然价值管理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和机构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在这些定义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的元素,它们构成了价值管理的基本特征。

1.目标明确,价值导向

价值管理着眼于提高价值,这种价值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业主和使用者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使得业主所追求的价值能得到更好地实现。一般情况下,价值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业主需求的必要功能,通过这一途径更好地实现业主追求的价值。因此,此时的价值管理已有别于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降低成本并非价值管理唯一的目标,以功能分析为主导,力求在最低成本的条件下保证并尽力提高对象产品的价值。

2.核心技术,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价值管理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这也是价值管理有别于传统成本管理的关键方法。在价值管理中,创造性是其发展的根本。面对对产品功能有需求的客户,价值管理通过运用功能分析突破产品现有的设计极限,追求客户要求的必要功能,这也可以有效降低在产品设计中不必要的成本。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项目的主要目标、相关利益集团需求、功能目标的重要性分析以及衡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关键等均可通过功能分析进行实现。在价值管理功能分析的主要层次上说,功能分析首先需要从项目整体的层面对业主价值体系和功能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然后,功能分析依次从空间、构件和部件的层面分析项目的功能系统,发现问题,并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功能分析通过在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中的实践与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功能分析模型有功能系统图(FAST Diagram)和功能结构层次模型(Function Hierarchy Model)。

3.方案创造,群体决策

由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团队持续地开展研究工作,这是价值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价值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一个具体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机构和团体,而每个机构或团体对项目的要求和目标都不尽相同,若不能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势必会影响项目的决策效果。因此,价值管理创立了多专业共同合作交流的平台,克服单个专业的局限性,通过依靠集体智慧,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经验,群策群力,努力提高项目的价值。另外,在价值管理的过程中,通常运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方案创造。方案创造会产生各种不同实现功能要求的方案,并使得一些必要功能成为现实可行。在价值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多专业的融合和思维创造通常会使得产品的功能或者项目的决策在得到了优化的同时减少产品的成本投入。

4.结构化流程,系统决策

价值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据严密的计划(国际上的价值管理活动通常依据通行的工作计划“Job Plan”)和协调的组织,依靠集体智慧,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在工程项目中,价值管理从工程的概念设计阶段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在这全过程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师、结构设计专家、电气工程师等均参与其中,通过信息收集、功能分析、方案创造、方案发展、方案评估这一严密的系统过程进行决策分析。在这系统管理过程中,每一阶段均与前后两阶段紧密联系,上一阶段是下一阶段执行的基础,下一阶段是上一阶段问题解决的阶段,价值管理将问题的分析流程结构化,使问题的分析解决得以高效化。

小 结

经过大量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努力,价值管理理论已经从初始的价值分析发展到价值工程再到价值管理,从单一的分析工具到以功能分析为导向的、系统的、群体参与的、创造性的决策方法。价值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在实践的应用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体系。现今,价值管理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工程的决策与设计过程中,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应用实践效果十分明显。随着价值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它为我国公共工程的决策改进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方法。

【注释】

[1]资料来源:美国价值工程协会网页.http://www.value-eng.org/about.php.

[2]Macedo,M.C.,Dobrow,P.V. and O’Rourke,J.J.(1978),Value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Wiley-interscience,New York.

[3]激励条款是指为了鼓励承包商利用价值管理降低工程造价,业主规定承包商获得一定比例的成本降低额作为奖励。例如,整个工程造价降低10万,按照20%奖励的规定,承包商可以获得2万元的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