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的和发展的标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其中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一)增长不等于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通常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起来,现实的经验教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内涵较广,它包括数量、经济和社会体系。增长与发展的这种区别表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单纯依靠有形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体制优化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因此,经济发展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包括了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均衡和和谐的进步。其中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处于主导地位,对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起着主导性的调节作用。它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为实现和保持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创造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持续增长也不等于可持续发展
持续增长要求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有很大的区别。一是持续增长没有指出为实现持续增长所支付的代价,特别是自然资源的耗费。从许多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增长的现实看,为了谋求高速度发展,资源开发过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其结果是人类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这种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二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强调持续增长,还有公平要求。相当部分的自然资源具有可耗竭及不可再生的特点。这些资源为了实现本代人的福利而被滥用、被耗竭,就会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条件,因而牺牲后代人的福利。这种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为代价的增长,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www.xing528.com)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实现观”的否定。它要求人们以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抛弃“无发展的增长”,它使人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意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全球共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开端。
(2)可持续发展观是能够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沿着健康轨道长期持续协调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们的资源利用状况,降低环境成本,提高资源与环境对长期发展的支撑力。而且,可持续发展是要人们改变传统的对自然界的态度,建立新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从长远来看,它将使人类社会以一种崭新的、高层次的方式进行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规律,更要倍加重视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相适应,努力建设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