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地球、共同行动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地球、共同行动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这一点与经济发展的内涵及目的是相同的。《保护地球》一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9条原则;《里约宣言》更列出了27项原则。(三)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可持续发展站得更高,它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中环境质量及整个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地球、共同行动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它不仅涉及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而且涉及作为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毕竟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促使社会物质财富日趋丰富、人类文化和技能提高从而扩大个人和社会的选择范围的原动力。但是需要重新审视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目的。可持续发展反对以追求最大利润或利益为取向,以财富悬殊和资源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它所鼓励的经济增长应是低消耗和高质量的。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性为特征,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通过资源替代、技术进步、结构变革和制度创新等手段,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公平、合理、有效、综合和循环的利用,从而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化。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能力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运用资源保护原理,增强资源的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再生资源替代非再生资源成为可能,并起用经济手段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限制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其利用趋于合理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改变不适当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否则,环境退化的成本将导致人类发展的崩溃

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这一点与经济发展的内涵及目的是相同的。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发展不只意味着GDP的增长,还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正是这些方面的持续进步和改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因为贫困与不发达正是造成资源与环境恶化的基本原因之一。只有消除贫困,才能形成保护和建设环境的能力。世界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基本需求,并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及和谐的社会。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推向实践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制定能够在国家或区域实施的方针政策、对策措施等。如何在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把它转化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都能够参照的法则或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保护地球》一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9条原则;《里约宣言》更列出了27项原则。依据以上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原则,将其归纳为6条主要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经济学上讲的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3层含义:一是本代人的代内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已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家间的主权原则,即各国拥有着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公平性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传统经济理论与模式往往是为增加经济产出(在经济增长不足情况下)或经济利润最大化而思考与设计的,没有考虑或者很少考虑未来各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当代人和未来世代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态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可持续原则的核心就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共同性原则(www.xing528.com)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里约宣言》中提到:“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他人(包括后代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四)质量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量。因为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更不代表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可持续发展站得更高,它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中环境质量及整个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系统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看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内经济、社会、自然和政治因素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口的控制能力、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经济的增长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能力建设的相互协调。评价这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应以系统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衡量标准,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合理的发展目标与适当的环境目标相统一。不能任意片面地强调系统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同时,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要求系统内的各个目际齐头并进。系统的发展应将各因素及目标置于宏观分析的框架内,寻求整体的协调发展。

(六)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一种系统,这一系统是人类的各种需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类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系统也不相同。传统发展模式以传统经济学为支柱,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GDP来反映)。它忽视了资源的代际配置,根据市场信息来刺激当代人的生产活动。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世界资源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不断恶化,而且人类的一些基本物质需要仍然不能得到满足。可持续发展坚持公平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的人提供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为目标。

总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福利的不断改善,约束条件是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系统性与需求性,关键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