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所作出的、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科学设计,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一、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一)理想的内涵

所谓理想,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提出的,反映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是客观的、真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所作出的、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科学设计,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

理想和空想、幻想不同,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而空想、幻想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没有事实依据,而无法实现的一种想象。当然,把空想、幻想看成是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并不是排斥想象本身,理想也是一种想象。一般说来,人们在理性想象之前都有一个空想、幻想的阶段,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总有许多金色的梦,幻想将来能搬到宇宙上去住,或者希望有机器人能帮助做家务等,这些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幻想,在现代社会则有的已经变成现实,有的也正在或者将要变成现实。人们对个人生活的如此,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想象也如此。比如我国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通过文学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相亲相爱、耕者有其田的繁花似锦的“桃花源”,把它作为“理想社会”,这种社会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又如在16世纪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的康柏内拉的《太阳城》在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建立时期,就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作了空想的描述,当然只能是一种幻想。源于希腊文的“乌托邦”一词本意就表示这是一个“乌有”地方的“乌有”的事情。还有后来的欧洲三大空想家罗伯特·欧文亨利·圣西门和沙利·傅立叶,他们所创立的社会理想就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才由空想变成现实。

(二)理想的类型

从性质来看,理想可以分为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伪科学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崇高的和平庸的等。科学的理想的根本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想;先进的理想的根本点是以现实的可能性为依据并高于现实的理想;崇高的理想的根本点是比先进的理想志向更远大,境界更高尚的理想。伪科学的、落后的、平庸的理想总是以唯心主义和其他非科学哲学为理论指导,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通常是主观臆造的、脱离客观实际的追求,具有主观性、落后性等特点。

从主体来看,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主要是指个人理想的人格、理想的职业、理想的生活,它是树立个人形象,确立个体社会角色的前提,以及在职业行为、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体现出的理想人格状态。包括理想的意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是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它是维持一个国家、一个社区良好的精神风貌的前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这个辩证关系意味着,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的树立和实现,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和行动同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相违背,就会受到法律的制约、社会舆论的谴责。

从时序上看,理想可以分为近期理想(现阶段的理想)和长远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阶段地实施,得以实现。我国现阶段的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长远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点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行动,伟大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展顺利。我们的长远理想是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使全人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和拥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

从内容上看,理想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社会政治理想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政党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追求和向往,包括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思想文化、精神面貌和人们具体生活的设计。它是从总体上对未来社会的想象,而且是一种美好的憧憬。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道德关系、道德标准、道德原则、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风貌等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崇高道德境界的设计和构思。它是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人们所向往的社会道德制度、关系和完美的社会道德风尚,反映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个体向往和追求的完美人格。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部门以及职业上所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类型、工作业绩、工作强度等方面的设想。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物质文化的消费性生活等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水平和方式的构想,也包括人生过程中各阶段各种生活方面的美好状态。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政治理想是核心。这是因为社会政治理想所包含的内容既涉及社会经济基础,也包含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往往体现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意愿。

(三)理想的特征

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具有鲜明的特征:(www.xing528.com)

1.现实的可能性

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是理想区别于空想、幻想的根本点。一种想象是否可能实现,取决于这种想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不能实现的想象,不是理想,没有科学依据的想象不能称之为理想,没有进步意义的想象也不能称之为理想。真正的理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其二,与现实比较,是否先进,具有追求的价值;其三,是否具备实行它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理想集中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美好愿望,起到唤起民众、促进历史发展的作用。

3.实践性

列宁曾指出:“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因此,它们必须由事实来检验,必须归结为事实。”[2]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科学的理想。科学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脱离实践,理想就会完全成为一种主观幻想。理想的实践性体现在“必须由事实来检验”,最终成为事实。

4.超越性

理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已经实现了的社会、已经达到了的境界,而是必须通过不懈努力,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和实现的境界。理想基于现实,指向未来,超越于现实、高于现实,因而具有超越性。理想可以实现,梦想也可成真,但理想并不等于梦想。理想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和必然性,而梦想则带有更浓厚的偶然性、更少的必然性。

此外,理想还具有崇高性、激励性等特征。理想由于它的崇高,由于它的美好,由于它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追求。理想的激励性来源于未来目标和前景的吸引力,来源于主体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这种强烈的对未来目标实现的愿望,激发人们不断拼搏,奋发向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