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法治国:含义与意义

依法治国:含义与意义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依法治国的主体理所当然的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治国的实质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根本变化。(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历史上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依法治国:含义与意义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含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上述定义,依法治国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依法治国的主体理所当然的是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治国必须以体现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法作为准则,严格按照体现广大人民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和反映客观规律的法来进行。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不是法,任何人的意志在未上升为国家意志之前绝不能作为治国的标准。(4)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确保国家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依法治国的实质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根本变化。

(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历史上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则是其中的关键。中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人治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左”的思潮和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现代化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正轨。法治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95年2月党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随后又将其载入九五规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具体要求,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它正式地上升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规范。至此,依法治国得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国家最高法律的双重确认,为彻底摒弃封建专制和人治传统,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2.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的体现,是建设民主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障。

3.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法律与经济生活的全面交叉、渗透与融合,法治经济或者经济法治化是现代法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基本结论。法治不仅有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际国内大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而且有助于维护安全、公平的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和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可见,没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及其高效率的运行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4.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权利的根本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的基本任务。其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进程,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运用法治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以及对人权保护的特点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