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成果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集中表现为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注重个性解放,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以人文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对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起到了历史推动作用。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成果

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把个人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而加以拒斥,因此,个人主义原则一直被作为集体主义原则的对立面,而成为“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代名词。实际上,个人主义含有利己的内容,但个人主义不等于就是利己主义,只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才与利己主义等同。认识个人主义的内涵及其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反思集体主义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一)个人主义及其由来

1.个人主义的内涵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界说:“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以下三种主张:一是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着的;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道义上是平等的。”个人主义原则基本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个人的中心地位,个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二是强调个人尊严,个人的自由与平等。三是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至上。个人主义原则作为西方文化的主要价值原则,不仅渗透于道德生活领域,更是广泛地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对西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个人主义能够成为西方社会广泛遵循的道德原则,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2.个人主义的由来

通过对个人主义原则的历史考察,深层地把握个人主义的演变,才能真正地揭示其内核,寻找其在西方社会合理存在的依据。

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智者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考,成为西方个人主义最早的发端。伯利克里的“人是第一重要的”的思想,树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也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发展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集中表现为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注重个性解放,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以人文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对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起到了历史推动作用。

十七十八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时期。霍布斯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的理论前提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赛跑中获胜。他认为在自然状况下,人的私利得不到保证,是“人对人就像狼一样”和“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要保证人们的私利需要的满足,人类必须进入社会状态,用道德即自然法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他又把人类的各种道德关系归结为唯一的功利关系,维持功利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开的利己主义,并强调用国家力量、法律、道德来保证个人利己和自私本性的需要。洛克在霍布斯的公开的利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义的观点。主张个人利益的满足,还应与社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由此,洛克提出了分权的国家学说,从政治上要求对个人利益的维护。这实际上也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核心,即将个人主义原则与极端利己主义区别看来,又将个人主义原则运用到国家政权中,确立起保护个人自由与平等的制度。洛克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说为现代西方个人主义原则奠定了思想内核和基础。

十九二十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系统化、理论化的成熟时期。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使用了“个人主义”这一术语,但是在与“社会主义”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的,主要指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以往的思想家虽有现代个人主义意义上的主张与思想,但还未有明确的“个人主义”的概念。明确提出与利己主义相区别的“个人主义”这一术语的思想家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他说道,“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17]并开始使用了“个人主义”这一词,表示了与利己主义相区别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它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因而身份平等造成了大量的“个人”,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托克维尔使用个人主义概念之后,人们专门在个人主义的术语下,对个人主义进行广义和狭义的研究。20世纪实用主义思想家杜威,试图在个人主义面临困惑的新形势下寻求个人主义新的发展活力,提出用“新个人主义”代替“旧个人主义”。新个人主义就是要在首创性、发明力和有力的进取方面表现出来。指出货币化造成了人的“个性”的泯灭,而新个人主义不是热衷于个人的赚钱和生活舒适,是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这才是新个人主义所要追求的。杜威的思想倾向其实也代表了西方学者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即不断修正个人主义,使其能更好地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服务。当代美国思想家哈耶克指出,今天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和自私自利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18]。(www.xing528.com)

个人主义原则是与私人产权制度相适应的道德理论,在经济领域就是要求保障个人财产,肯定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在政治关系中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过多干预;在生活交往中主张个人奋斗,自己的行为选择应由自己负责。

(二)个人主义评价

从理论上看,首先个人主义原则是以“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认为人生下来就有自利自爱的本性,所以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那么个体追求个人权利、个人利益都是符合人的本质的。从历史长河看,自私并不是普遍的和永恒的,自私是私有制的产物。人类的本性有自我保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容易导致利己,也会导致利他。人的本能如何发展为利己或利他,是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其次,个人主义原则把个人看做目的,把社会看作是手段,没有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历史中只有承认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才符合历史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19]。所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目的和手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片面地孤立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次,个人主义原则强调个性自由、个人利益至上,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甚至导致反社会倾向的发生。如果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人性解放出发去追求自由,就会把自由变成一种抽象的、不受任何制约的“绝对自由”。其实,抽象的绝对的无条件不受限制的自由和利益是不存在的。人的自由和利益,一方面要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保障,一方面要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认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和权利,只能破坏社会秩序的正常发展。另外,个人主义原则提倡的个人至上、个人本位,容易导致利己主义倾向。主要在于个人主义提倡的主体创造精神没有确定的社会目标和价值导向,其重心仍然是个人私利,容易导致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损害。

西方个人主义从其产生起,它对于西方社会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既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面,又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个人主义给西方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已令许多西方有识之士纷纷而起谴责个人主义。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弗·卡普拉所指出的,人类这种只顾个体不顾社会、只顾片面不顾全体的错误的竞争观念和生存法则,给人类自身造成的祸害用“瘟疫”一词不足以描述其严重性。美国学者尼斯贝特在《个人主义》中指出:“如同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一样,从博纳尔的保守主义到拉梅内和托克维尔的自由主义,蒲鲁东的激进主义,孔德实证主义,涂尔干的社会学以及莫拉斯的天主教行动学说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他们显然都厌恶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变态,一种显示社会崩溃的弊端。”就连首先使用“个人主义”术语的托克维尔也批评道:“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20]丹尼尔·贝尔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个人的强调,对个人经验无休止的追索,不仅重新确立了它反体制的、独立无羁的,以个人兴趣为至上的价值尺度,“同样也造成对环境的掠夺,它是人们忽视社会公共事业,忽视其它集体需求的根源”[21]。西方学者对个人主义的抨击并不亚于我们对个人主义的批驳,但我们必须看到西方学者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公共事业的追求,并不是要导向集体主义。他们大都是在肯定个人主义的内核的基础上,寻求个人主义的新的发展能力。所以,尼斯贝特指出尽管在西方如法国对个人主义是在负面意义上来理解的,在美国也曾因经济大萧条使个人主义受挫,但如果说个人主义已经衰败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只能说它现在比任何历史时期的个人主义都更加丰富多样,并更明显地在人们生活中表现出来。丹尼尔·贝尔也不得不承认,个人主义思想是人类意识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个人主义原则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之所以在西方社会被视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准则,其合理性不在于对个人一己利益的肯定,而是对每一个人利益的肯定与维护,这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时,为了保障个人主义原则的实现,西方社会通过经济、法律、政权、国家等手段来进行调节以避免个人主义滑入利己主义。另外,个人主义中蕴含的对个人生命、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然而,个人主义对国家、集体利益的蔑视,是西方社会的危机之所在,也是个人主义的危机之所在。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与评价,说明个人主义有其合理性,并不是要积极推广个人主义,而是如何更好地建设集体主义。

对个人主义的合理性的理解首先必须放在社会历史中去理解。个人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强调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是对专制主义、禁欲主义的反动。其次,对个人主义的合理性的理解还必须放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中去了解,个人主义原则在西方社会不仅表现在道德生活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对个人完善,而且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备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推动作用,是因为个人主义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文化土壤在支撑。所以,个人主义原则在西方社会具有的合理性,并不必然说明个人主义在中国也应成为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也就是说,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没有导致利己主义,不意味着在中国不导向利己主义。

从现实中来看,个人主义原则之所以在西方社会没有走向利己主义,除了西方思想家和政治家不断地对个人主义进行理论和现实的修正之外,除了通过法律、制度等保障个人权利、防止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损害之外,在道德上还主要通过宗教方式来加以弥补。而在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个人主义原则的经济基础是有本质区别的,其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也与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在中国实行和倡导个人主义原则,并不能保证其不导向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所以,个人主义原则在中国并不具有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克服对个人主义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理解,积极汲取个人主义的合理成分,为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另外,我们还要看到个人主义的缺陷和弊端,而实际上,要克服个人主义产生的种种问题,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坚持集体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