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指以婚姻为基础组成的家庭里的各个成员。在家庭里无论是姻亲关系,还是血亲关系,都有不能割舍的浓浓亲情。而大学生与家人的关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这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情感,是生命中其他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一个人要在家庭生活中,培养“我们”的感觉,因为血浓于水。
每一个大学生背后都有含辛茹苦的父母,只是辛苦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作为子女,要担当起赡养父母的重担,不能仅仅做到物质上的供养和生活上的照顾,应该具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真爱,即对父母要有精神上的安慰、感情上的体贴。情动于内衷,敬生于外表,表现出对父母的挚爱和敬重。
(一)亲情,人生的生命依托
青年大学生是富有情感的群体,在多种情感中,亲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亲情是人生一大缺憾,不重视亲情的人,不可能真正有其他情感,当然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人生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亲情温暖的结果,走进高等学校成为一名大学生的过程,是被亲情环绕着,拥抱着,呵护着,似托着太阳升起。与此相伴随,却是亲人尤其是父母多年的含辛茹苦,是他们沉重的付出。
亲情是人的生命依托,没有亲情的滋养就没有生命之树的常青,没有亲情的翼护,也就没有生命之舟的远航,没有亲情的抚慰,也就没有生命的坚强。亲情是人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情感,亲情是眷眷的,亲情是浓浓的,亲情释放的爱是浓烈的、博大的,亲情又是需要倍加珍惜的。
(二)亲情,在生活中珍视(www.xing528.com)
许多大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产生“代沟”。渐渐的与父母距离拉开了,彼此的感情也疏远了。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希望父母还把自己当小孩一样关心和照顾。二是心理上产生闭锁性,这是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现象,处于青春期的个体既渴望友谊,又具有闭锁性,他们甚至拒绝和父母说心里话。三是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日渐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四是个体的成熟和视野的扩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念上的差异,青年大学生在对待诸如生活理想、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发展等,与自己的父母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的差异开始增大,甚至出现“代沟”。事实上,即便真的彼此之间有“代沟”,也是可以靠双方的努力慢慢填平的。大学生要以珍惜亲情为前提,当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感情用事,以不慎的言行扩大或激化矛盾。应该理智地对待,用心躬身自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精心呵护这份情感。
(三)亲情,在交往中深化
亲情和人的其他情感一样,仍然有一个培育、发展、升华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需要加强交往,密切沟通,增进了解,否则就会使这份情感变淡。
大学生在与亲人交往,发展亲情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家人。一个人若是不尊重家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难于让人置信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尊重,怎么可能尊重他人?在家庭里,两代人的差异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等方面更为突出。那么,作为子女应虚心学习、继承父母一代的优良传统,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要记住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亲人的心,要时时关心亲人的心情,关注他们的情感与难处,感悟他们的要求与期望,不要因为自己的任性、妄为,给亲人带来痛苦和焦虑。
其次是要增进对亲人的理解。作为亲人尤其是父母,无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水平,无论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们对自己子女的爱是没有区别的,所作的一切都是竭尽全力。而且,他们自身的状况是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造就的。不能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没有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铺垫更扎实的路基,更不能指责他们或是瞧不起他们。大学生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知识和能力使自己和父母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其三要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都是法律上的成年人,要从责任出发去爱自己的父母,在爱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与亲人的交往中,大学生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既要学会接受父母的爱,又不要沉溺于这种爱之中而形成一种恒定的依赖,应该逐步学会自立,走向成熟,使父母多一分欣喜,少一分牵挂。因为子女的自立、自强,是父母的莫大欣慰。大学生在平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的多与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与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演绎真爱,诠释亲情。与父母沟通和交流时,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尽心尽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家庭遇到困难时,作为家庭成员,大学生尽其所能为亲人分忧解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