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学与为人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这里是对治学三种境界的概述,何尝不是体现为人之道呢?
(一)踏实治学
对于大学生来说,治学就是要:踏实、虚心、有恒心和勇敢。
(1)踏实:认真、诚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图虚名;讲究扎扎实实做学问,一步一个脚印;反对“道听途说”;主张学有统绪,有本有源,全面而系统做学问,博洽而有要领,广收而能深入,反对东涂西抹、浮光掠影等。
(2)谦虚: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只限于一家之说,而是博取他家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学术思想。虚怀若谷,实事求是,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别人,真正做到“言是时不作矜夸自己之词,非难时不存卑视他派之见”。
(3)恒心:坚持方向,持之以恒,做学问不是靠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甘于坐冷板凳,认准一个领域或一个目标紧追不放。
(4)勇敢:做学问必须要有大胆的精神,敢于突破成见、成规、传统、权威的枷锁。做学问贵在创新,不能常为成见所束缚,迷信权威。不破除迷信,被权威之言吓倒,就必然束缚自己的思想,这就不可能超越前人,学术就不能进步和发展。因此,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必须要做到勇敢,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相信真理的力量。
(二)诚实为人
(1)平等待人:对学术权威不阿谀奉承,对普通民众不小瞧慢怠,都能一视同仁。
(2)诚恳待人:赞扬人不华丽溢美,听意见要虚心认真;策略灵活不世故圆滑,内外有别不故弄玄虚。
(3)宽厚待人:“宽则得众”。真心实意,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胸襟开阔,虚怀若谷。大智若愚,看似糊涂不真糊涂。
(4)以理待人。“成事在理不在势。”坚持原则但不简单生硬,以理服人但不强加于人;驳谬误不急躁,有理有据;讲主张不说教,虚实结合;遵守规矩不墨守成规,待之以礼,亦动之以情。
(三)治学完善为人,为人引导治学
要治学就要坐得冷板凳,做一个勤读善思多交流的人;治学的人往往是一个思维严谨、眼光透彻的人。治学的价值固然体现在学术成果上,也体现在治学的过程中。治学的过程是一个致力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先治于学而后治人的过程,先接受大家的思想,然后用思想去启发大家。治学成果利人,增长别人见识;治学过程利己,提升自身素养。利己是为了利人,有了利人的目标,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利己的甘果。
治学是人一生的事业,也是要一世修炼的功夫。治学讲究效率,就像走路寻找捷径一样重要。个人治学的效率之高低与其筹划与通盘考虑能力相关,因此,大学生治学必要筹划在先,而后按部就班。治学之本,贵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带着生活中思考的具体问题去治学,才能增强治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终而提高治学效率,久病成医便是这个道理。
为人是一生要研究的课题,治学是为人过程中的升华。为人要用尽一生去努力,做学问要巧用“零布头”。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它剪成琐琐碎碎的零布头。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做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情况的积累、问题的积累等,然后厚积薄发。治学与为人并重,为人置于治学之上。
思考题
1.大学学习有哪些特点?
2.大学生应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和培养相应的能力?
3.学术规范、知识产权、学术道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与学术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www.xing528.com)
4.怎样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5.如何培养训练科学精神?
6.治学与为人之间的关系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释】
[1]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25-1126.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
[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
[4]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
[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75.
[6]岭南少儿工作室.百名老师推荐的108名人成才故事[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7]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8]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9]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84.
[1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5-226.
[1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12]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爱因斯坦谈人生[M].高志凯,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7.
[1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2.
[1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79.
[15]丁文江.玄学与科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49-50.
[16]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20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