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科学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求真精神就是:1.承认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自然科学来说,它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界,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便是科学的质疑精神。这项规范强调科学认识论中的发现因素。

科学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到爱因斯坦牛顿力学的质疑;从布鲁诺罗马教庭判予火刑还坚持“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点,到魏格纳为证实其“大陆漂移说”而在南极献身;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设计中国的开放改革蓝图……在他们身上都有同一种精神让我们敬仰,即坚持真理、批判谬误、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其实就是科学精神。

何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对科学真理探索、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深化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它是一种求真、求是、求新、求发展的社会行为与价值取向,是一种理性的观念文化。如不盲从、不武断、不自以为是等。它营造并表现为一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倡导并体现为有所进步、有所贡献的人生取向与精神追求。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真精神

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真,是获得客观的、真实的知识,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求真精神就是:

1.承认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对自然科学来说,它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界,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经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认识知识,更要信赖真理”看做是“人性中最高尚的美德”。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臆断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蒸汽机电动机,从热气球到宇宙飞船,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承认认识对象是可知的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9]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叫可知论。正如恩格斯所说,在科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既然我们能够根据有机化学原理,按照它的条件,用便宜得多、简单得多的方法从煤焦油里提炼出茜素来,“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10]

追求真理之路布满荆棘,马克思曾经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11]马克思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二)实证精神

实证要求有确凿的证据,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严密的方法,重复、独立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控制条件、可重复性、独立性和概率统计,乃是实证的特征。它要求一切科学认识首先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包括相应的推理规则)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它要求科学认识的结果可以而且必须经过科学经验的检验,不但能用基础事实检验(解释),还能用其他的经验事实检验;进而更能用尚未在已有的经验中出现过的事实的检验(预见)。就是说,科学认识始终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认识原则的。

科学需要有实证精神,实证精神指的是科学工作者把科学实验看做是检验理论和学说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本身又可以重复,不受认识主体特性的干扰,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实证精神意味着科学的严格性,表明任何科学理论或假说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检验,都必须有充分的实证依据。科学发展过程中凡事皆求证明,否则,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伪科学者往往声称他们有证据,也会在其论著中列举种种证据。但是那些全都是轶事、流言、类比、某位权威(往往是其他领域的权威或断章取义)的说法、捏造的事实、巧合等,都不是能被科学界接受的证据,不能经受得住科学的考验。

因此大学生坚持实证精神,运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实验,对于存在多因子的复杂情况,会选择采用重复实验、对照实验和随机抽样等方法,对科学实验的结果运用理性思维做出正确评价,排除假象和人为的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只有坚持实证精神才能辨别披着科学外衣的骗术,旗帜鲜明地反对歪理邪说,分清是非。

(三)质疑精神(www.xing528.com)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黄宗羲

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

没有哥白尼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这便是科学的质疑精神。

1.科学的质疑精神是不轻信,不盲从,是独立地思考和判断

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质疑是科学发展的基点,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因为有质疑,才有批判,才有创新,科学才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人们对一切旧有的东西、旧有的思想都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那么新思想、新理论就不可能诞生,科学就会停滞不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12]

2.科学的质疑精神,是合理的质疑,是辩证的扬弃

它要求人们保留被质疑对象的合理的、正确的部分,而将其不合理的、不正确的部分纠正过来,使科学认识逐渐走向完善。绝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不能把它与否定一切的绝对怀疑主义混为一谈。绝对怀疑论否定一切,什么都不相信,从而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论,陷入主观主义。如原子模型从汤姆逊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玻尔模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完全否定了牛顿力学,而是超越了牛顿力学,使牛顿力学成为新理论下的一个特例。

(四)创新精神

科学是对未知的发现。这就是说,科学研究成果总应该是新颖的。一项研究没有给充分了解和理解的东西增添新内容,则无所贡献于科学。这项规范强调科学认识论中的发现因素。它迫使科学家们要有不同形式的“创造性的”和“富有想像力”的思想。

齐曼

如果说求真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科学如果失去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理论和假说诞生,科学将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十分推崇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像力,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3]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与发展的规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没有创新,科学将停止不前。同时,创新与继承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刻苦认真地学习、继承前人的成果,发展就失去基础,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科技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综合进化论等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五)协作精神

科学的协作精神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需要通过合作与交流达到提高。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个人都不能完成科学发展的全部任务。科学发展的进程表明,随着科学研究逐渐深入,难度也在增加,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跨学科知识,各个学科间移植渗透、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内在地要求合作与交流成为自觉的行为。个人智慧与集体力量的有机融合,构成了促进科学加速发展的动力机制。除此以外,科学发展所需要的高昂经济投入,也决定了合作才能提高效率、节约资金。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平等精神与合作精神并行不悖,有平等才谈得上合作,没有平等,也就无所谓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