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一章,“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主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的法律程序,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正确的法律程序处理法律关系,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框架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的立课依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本书遵循从实然到应然、从理论到实践、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的逻辑主线,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成长的自然心理历程为基本轨迹,以培养思想方法、道德观法制观、政治观、人生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不断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思想方法修养

主要包括第二章,“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身心健康的维护”:主要论述大学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身心健康的基本观念和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认识自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了解和体悟大学精神,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维护身心健康。第三章,“大学学习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要论述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生明确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对于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把大学的学习同科学精神的培养联系起来,提高遵循学术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章,“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亲密关系的缔结”:主要论述人际关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人际关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原则,社会情感的发展特点及其要求,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建立深厚真挚的友谊,体味爱的真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三章从大学生入校以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培养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本门课程的起点。

(二)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主要包括第五章,“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塑造”:主要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道德品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道德与品质之间的关系,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大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第六章,“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化和原则遵循”:主要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的来源,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使学生充分吸取古今中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资源,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塑造,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第七章,“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论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科学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断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吸取精神动力,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新的民族精神。这三章以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为基础,帮助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体道德境界,自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做坚定的爱国者、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时代精神传承者。(www.xing528.com)

(三)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主要包括第八章,“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把握”: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津的本质、特征、渊源,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与实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总体内容。第九章,“宪法原则的领会与宪法精神的遵从”:主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特征,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帮助大学生了解宪法的本质和特征,我国政治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基本法律制度的具体与深化”:主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调节的主要关系,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基本法律制度的特点及调节的主要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和掌握法律武器。第十一章,“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主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的法律程序,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正确的法律程序处理法律关系,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这四章,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一般特点,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法律诉讼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大学生精神支柱的构建

主要包括第十二章,“人生观的形成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论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我发展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第十三章,“理想的确立与信念的坚定”:主要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进而转向社会层面,论述社会理想和信念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两章以个体内在的精神支柱构建为内容,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和构建的高度,帮助大学生构建整个一生发展的精神支柱,把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

这十二章,以一个在思想道德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适应转变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为起点,以个体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与提升为逻辑线索,不断地从个体心理层面到思想层面、再到道德层面、法律层面,以至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层面进行提升,最后以理想信念的实现为落脚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