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度研究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度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Fox针对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另一个模式,认为身体自我概念会影响持续参与活动的时间,进而提升体质与运动技能;而体质与运动技能的增加也会对身体自我概念的提升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身体自我概念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具有正向影响。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度研究

6.3.2 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参与度

自我概念是个人意识系统对自己知觉的一种组织性结构(Buckworth and Dishman,2002)也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个体独特的行为模式,并会影响个体的行动或行为。自我概念不只是个体最关切的,也是影响思想、情感与行为的要素,每个人都会设法去保护与增进其自我概念。Burns(1979)也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影响当前行为的选择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而且自我概念也是解释个体行为的有效依据。从早期的心理动力论到近年的认知发生论,心理学家们都同意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概念,在心理健康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在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概念被定义为行为模式与行动的主因,而许多领域运动、健康、教育、临床与社会心理学中,正面的自我概念被认为可引发个体导向优良的结果(Marsh,Asci,and Tomas,2002)。自我概念是被身体知觉、注意力的再认知、身体意象对自我能力的概念,这些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

身体自我概念是自我概念的重要部分,其研究也是随着自我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深化。西方学者或在自我概念的研究中涉及身体自我的内容,或把身体自我作为多维度自我的一个独立成分,例如Bynre(1974)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其自身行为、能力、身体、个人价值感所持的态度、判断与价值,亦即是个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评估;Shavelson,Hubner和Stanton(1976)认为,身体自我概念是属于自我概念中的一部分,包含“外表”、“体能”两个维度。而Fox和Corbin(1989)的模式中认为身体自我概念下有许多低阶层自我概念如肌力、耐力、柔韧性、肥胖、运动能力等等,且认为自我概念和自尊(self-esteem)是同意义。Fox(1987)针对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另一个模式,认为身体自我概念会影响持续参与活动的时间,进而提升体质与运动技能;而体质与运动技能的增加也会对身体自我概念的提升产生影响。Fox(2000)认为,当体质和运动能力提升时,身体意象或自我知觉也会随之提升,故通过运动来维持体态可以建立个人的自信并提高个人自尊,并由此促进身体锻炼行为。身体自我概念对身体锻炼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例如Marsh及Perry(2005)调查参与世界锦标赛的优秀游泳选手的身体自我概念与个人最佳表现(游泳速度)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身体自我概念对比赛结果成绩有10%预测力。Chanal,Marsh和Sarrazin等(2005)针对参与体操课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操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发现,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对后续体操表现有显著的影响。陈旭(2006)运用PSDQ量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身体自我概念高者更倾向于选择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进而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同样也会为了减少自卑而提高对其身体范围内各方面要素的能力(例如,运动能力知觉中的运动、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及身体形态(例如,高矮、轻重或吸引力)的感觉,而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锻炼参与度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www.xing528.com)

假设2:身体自我概念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具有正向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