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现状及干预措施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现状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纽约大学物理治疗和康复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汉斯·克劳斯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些论文,强调了美国国民体质健康的不良状态。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现状及干预措施

1.3.2 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现状

1.国外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流行化的趋势。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全球估计有10亿成年人体重过重,其中至少有三成左右已达到肥胖的标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肥胖人口发现,有将近16亿成年人过重,其中4亿属于肥胖,甚至5岁以下儿童也约有2200万人属于过重;估计未来在2015年时,将有23亿的成年人过重,其中有7亿是肥胖。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认为,心血管疾病已成全球头号死因,2004年估计全球有171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部死因的29%,预估到2030年,更将有近2360万的人死于心血管病。因此,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议题(Baur,2002)。研究显示,世界各国包括日本、巴西、英国、美国等,近20多年来肥胖盛行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肥胖在各国已成为一个新兴并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Taubes,1998)。例如,美国有930万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高于45%的个案数以及每年28万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13. 3%)可归因于肥胖所造成(A llison,Fontaine,and Manson,et al,1999;Wang,Zheng,and Heath,et al,2002)。国外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研究虽较多,但大多数是以初具规模的青少年儿童调研资料为研究材料,进行过系统性、全国范围内体质健康调研的只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且这些国家大部分的调研都是间断进行的。其中,具有较完善的定期体质监测资料的只有美国、英国、日本和瑞典等(母顺碧,2002)。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纽约大学物理治疗和康复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汉斯·克劳斯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些论文,强调了美国国民体质健康的不良状态。其中有一篇与普鲁登合著,发表在《纽约州医学杂志》上。该研究使用克劳斯·韦伯测试仪测试美国公立学校4400名6-16岁的学生和瑞士、意大利、奥地利3000名相同年龄段的学生,测试的内容包括抬腿、仰卧起坐、俯卧撑和手触脚尖跳等。结果令美国人吃惊,56%的美国学生至少有一项内容没有通过测试,而欧洲只有8%的学生至少有一项内容没有通过测试(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2009)。目前,美国青少年健康方面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超重和肥胖(Ogden,Carroll and Curtin,et al,2006)。根据美国the National Health and Examination Nutrition Surveys的报告,若以12-19岁青少年的第95百分位以上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值为过重指标,美国青少年过重的比率从1994到2000年,短短6年间由10. 5%攀升到15. 5%(Irw in,2004;Ogden,Flegal,Carroll,etal,2002)。在过去的25年里,美国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增加了3倍,仅2003-2004年一年,美国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就增加了17. 1%,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在男孩和女孩身上都有体现(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Care Management Foundation,2007),而且儿童20米往返耐力跑的成绩每年都有0.4%的下降(Tomkinson,Leger,and Olds,et al,2003)。

此外,欧洲多数国家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超过20%,南欧国家的超重和肥胖率最高,意大利的9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是36%,在西班牙同一人群患病率是27%。希腊的男孩肥胖率达26%,女孩19%。欧洲北部较低,如英国患病率为20%,瑞典是18%(Tremblay,Katzmarzyk,and Willms,2002),且还在逐年增长。日本的体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学生身体形态有所增长,且身体发育呈现“一早熟”特征,在地区比较中,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从这些调查来看,日本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提高幅度已经接近极限,即开始呈现出转入低潮的倾向,而背肌力、柔韧性和耐力增长都在减弱(陈琳,2000),在统计1993-2008年日本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时发现,其第95百分位数在以每年0. 09 kg/m的速度增加(Kouda,Nakamura,and Nishio,et al,2010)。

由上述文献可知,国外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和机能方面的提高并不明显或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体重则有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方面,与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相比,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探讨较少,尤其针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相关的研究十分少见;其次,有关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过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对体质健康整体现状,尤其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缺乏系统探索。

2.国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了探讨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这可追溯到1910年,由Merrins报道的武昌200余名11-23岁学生身高、体重等指标的生长状况。随后10余年Whyte、Stevenson及Appleton等国外学者先后报告了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广州等地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这些报告的样本量都较少,有许多年龄段样本数少于10人,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张瑛秋,2002)。(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最早的报告,可以追溯到1922年王吉民根据杭州两届保婴大会的资料所制作的“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此后国内许多学者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探索。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该学科的发展处在相对停滞状态(江崇民、张一民,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50-60年代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这些研究样本量都比较大,但缺乏统一规划的全国性研究项目,而且大部分研究指标只限于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李涛,2009),直至70年代后期才开始了全国性的儿童生长发育研究。

针对大学生而言,国内学者和实践者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从许多研究的提出到进一步调查验证,加上全国性的体质健康调研,学者和实践者已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首先,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分析的报告,例如《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以及《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等。这些报告显示过去20多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

其次,相关的学者对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例如姜艳(2006)对2003-2006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研究;邵锡山和刘瑶(2006)对1995-2003年山西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刘明革(2007)对1999年与2005年辽宁省大学本科生体质变化进行了研究;姚英春(2007)对长春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万义、张天成、胡建文(2009)对1985-2005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综合发展水平的灰评估与灰关联进行了研究;于涛(2011)对天津市大学生20年间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分析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党英、党晓云和刘献国等(2012)对2000-2010年河南省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李鹏和钟大玉(2007)对1985-2000年四川省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进行了研究;黄国龙(2008)对福建省汉族大学生20年间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王荣(2011)对江苏省2005年和2010年与中国2005年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等等。

最后,在体质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或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方面,欧秀伶(2006)对天津市部分高校体质健康标准未达标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分析;李文慧(2008)对大学男生体质未达标群体的体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董新军(2012)对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赵联和(2007)对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黎景琴(2008)对赤峰学院2007年入校大学生血压进行了分析;姚宁、杨秀枝和唐戏平等(2008)对广西壮族大学生2005年与1985年血压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建英和杨国财(2011)对青海省596名女大学生血压水平进行了分析;李贵英和欧阳运富(2005)对1687名大学生近视戴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苏春娟(2010)对1024例在校大学生近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索士敏和赵香萍(2005)对山西省某高校大学生龋齿进行了调查分析;马延红、门志清和肖莉(2006)对1695名大学生龋齿、牙周病进行了调查分析;马旭东和苏涛(2009)对2553名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等等。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肥胖、过重、营养不良、近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由上述文献可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很多,血压、视力不良、龋齿等检出率比较高。但是,跟国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相似,对体质健康整体现状,尤其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缺乏系统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