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认为,健康即身体精神的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注入新的内涵,把“道德健康”加入其中,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1.2.2 健 康

1.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还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只能用“神灵或耶稣的力量或惩罚”来认识疾病,形成了唯心的、不科学的健康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医学及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健康是可以把握的,随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健康就是能正常工作或没有疾病的机械唯物的健康观(杨忠伟,2004)。工业革命后进入近代社会,生产力开始迅速提高,由于受“人是机器”的机械唯物论的影响,认为健康就像机器正常运转,保护健康就像维护机器,认为肉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无病)就是健康,这种健康概念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的复杂性。20世纪以后,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的日趋成熟和社会生态学观点的提出,人们认识到疾病病因的复杂性,从而使健康的概念延伸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人行为,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协调发展的健康概念。目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体育学术界的关注,国家提出的“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大众体育实施策略都体现了体育“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辞海》中健康概念的表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提出健康是通过实行目标导向的行为,完成自我照顾,满意自我和外界的关系,调整适应环境,维持和谐并能达到自我实现和发挥潜能;亦认为健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包含大量的主观看法和个人的经验(Pender,1987,1990)。Greenberg(1985)认为,健康是多面向的概念,将健康定义为社会层面的健康,即人和环境能和谐,人与人之间有满意的关系;心理层面的健康,即有能力去学习及具有智力上的潜能;情绪层面的健康,即能控制和适当的表达情绪;生理层面的健康,即有能力去执行每天的任务和面对意料外的情况,个体身体功能完整。A rnold和Breen(1998)提出的健康定义,内容涵盖了健康属于疾病的反面,凡没有出现临床明显症状即称为健康;健康是平衡状态下产生的结果;健康是有关生长发展各阶段任务的满足;健康是有关生命功能的发挥和满足;健康是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彼此调和状态;健康属于一种完整的状态,强调健康是系统达到平衡所呈现的状况;健康是安适的状态;健康是超越天然限制;健康是充满着充能的过程等九项。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 HO)也对健康有详细系统的论述。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全安宁幸福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疾病或不虚弱而已。这项定义强调健康必须兼顾身体、心理及社会三个层面,且须是此三者的互动达到康宁的状态;认为健康与疾病不是互补的名词。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认为,健康即身体精神的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注入新的内涵,把“道德健康”加入其中,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一个人在四个方面都健全的条件下,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达到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健康的新概念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推进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人体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综上所述,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类对健康定义的看法是朝向以多面向的角度思考。健康是基本人权之一,是生产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身体上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机体器官功能正常,在此基础上还应具有一种满足生活、工作任务及娱乐需要能力的良好体质;不但要获得良好的体质健康,更要会驾驭体质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提出的报告Healt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中提到,全世界有超过60%的成人未达到“益于健康的动态生活标准”;年轻人及中年人的体脂、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过高,例如肥胖/过胖的比率持续增加,其原因在于闲暇时间缺乏动态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方式使人们花在坐式行为上的时间渐增,如看电视、使用电脑以及过度使用被动式交通工具汽车公车与机车)等坐式行为占去生活的多数时间,因此在生活中对健康影响日益明显。积极倡导健康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而学生健康又影响国家前途,因此经由学校有系统地推展学校卫生计划,是促进学生健康、奠定国民健康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www.xing528.com)

2.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见于公共卫生文献,近年来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健康促进在流行病学的三级预防措施分类上,属于初级预防,也就是重在积极的健康,强调增进安宁幸福与生命的品质。但是,由于健康促进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其内容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和理念。例如,Matarazzo(1980)认为,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领域,强调个人为了促进自身的健康,就要应用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知识技术维护健康与预防疾病,必须是“自身的责任”与“自发性的行为”,即必须重视适当营养、运动、卫生习惯、避免危险因素(例如抽烟、熬夜等)及增加身体免疫力等。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大会通过了渥太华宪章,渥太华宪章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确定了健康促进所涉及的五个主要的策略活动领域,即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有利健康的支持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巧、调整健康服务的方向。Green和Kreuter(1991)认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朝向益于健康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Fires(1997)认为,“健康促进”应重新再定义为提升个人的自主能力。此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发表《健康新视野》(New Horizons in Health),其中认为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强调其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社会环境改变两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综合以上观点,健康促进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疾病或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影响主宰健康状态的病因或危险(不健康)活动或行动;健康促进不仅牵涉卫生领域,还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健康促进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是多部门多专业领域的广泛合作;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个体与组织的有效和积极的参与。我们认为,健康促进是全民健康的一种策略,其积极的意义是注重于主动积极的促进健康,不再只是对不良的健康行为说“不”(例如吸烟、酗酒等),而应该对好的健康行为说“要”(例如运动、休闲活动及健康饮食行为等),为健康运动、为有氧适能而运动、为长寿而运动,成年人的健康促进宜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