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研究: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

甘肃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研究: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甘肃省研究区位图5.1.1.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甘肃省现辖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临夏、甘南2个民族自治州; 86个县(市、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甘肃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图5-22005~2010年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甘肃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研究: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

5.1.1.1区域及自然条件

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会处,属于中国大陆地理中心,省域介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整体呈狭长状,东西长约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边界线长为8700公里,最窄处仅有25公里。外与蒙古国接壤,内与陕、宁、新、青、川和内蒙古接壤,位居西北五省(区)中心,是五省(区)交通运输的中枢、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欧亚大陆桥贯穿全境。现已成为西北交通的中枢,同时也是连接我国东、中部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纽带。

甘肃省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地貌交错分布,其中以山地、高原为主,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等六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甘肃省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毫米~734.9毫米之间,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其他月份少雨干旱。

图5-1 甘肃省研究区位图

5.1.1.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甘肃省现辖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临夏、甘南2个民族自治州; 86个县(市、区)。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41个民族。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559.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0万人,占32.65%;乡村人口1774.98万人,占67.35%。(www.xing528.com)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甘肃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从20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GDP年均增长都在9%以上。继2001年全省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后,2010年全省GDP达到4119.46亿元(图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84.97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5.49亿元,增长9.8%。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增加值272.13亿元,增长12.7%;房地产业增加值110.02亿元,增长3.5%。第二、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5-2 2005~2010年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省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5.9∶43.4∶40.7调整为2010年的14∶48.7∶37.3(见图5-3、5-4)。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62%;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完成重点节能减排工程461项,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0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9%。非公有制经济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8%。

图5-3 2005年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