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中小学辍学有所上升,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非农就业培训,农民不愿参加,导致农民职业技能缺乏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尴尬局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适应新体制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高的状况从整体上讲并没有根本的改观。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规范教育管理;强化政府、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服务功能,依据教育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好教学与管理;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是落实党中央为“三农”服务的一项重要工程,它是一份社会责任。它的受益人是农村和农民,因此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三农”服务的重要项目,对于改变农村知识结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应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成功。
教育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各个省份及地区都得到了一定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旧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工作既不同于普通专科教育,也有别于短期农业技术培训其招生对象、培训内容、学制和学员的去向等方面都与普通专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要求我们根据学员的文化基础和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并结合学员的现实工作实际等情况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实行务实和灵活的教学和管理措施。这就要求各个相关部门积极调查研究,通力合作,及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的作用。培养是基础,使用是根本。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致富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服务作用。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各级政府应努力搭建毕业学员创业平台,使毕业学员学有所用、才尽其用。
(二)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体系,培养新型农民,不能仅仅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始培训。应从基础做起,从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做起。湖北“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从财政投入、政策支持、紧抓质量、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借鉴。
首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的高校与政府的作用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吸引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对入选“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的高校毕业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他们免费进行岗前培训,免收培训费、交通费、资料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聘请一大批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乡镇中学教师,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农村教育现状等;同时对他们进行跟踪培养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让他们在农村乡镇中学真正发挥作用。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对他们进行在岗继续培训。(www.xing528.com)
其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政策倾斜农村。加大城区学校和教师对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的帮扶支持力度。建立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城区学校义务帮助农村学校发展。建立了教师支教制度,把支教工作与评优晋职等政策结合起来,将评优指标直接下达到农村学校,明确要求教师晋级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工作经历。在学习培训、评优晋职、津贴标准等方面要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给予适当倾斜。通过这些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良性互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再次,新时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适应教育事业,就要发奋学习。一是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信息中心、校校通、班班通等网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仪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农村教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建立骨干教师“一帮一”和定期到农村讲学、送教等制度,方便农村教师学习。三是坚持举办农村教师假期培训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四是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校内教师互助学习。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水平。
(三)积极开展农民培训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其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大院模式”正是抓住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重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之路在制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应该在规划制定、工作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农民教育进行指导和支持。理顺农民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功能,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
其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建设一批能起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的设施建设。
再次,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创新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之间的界限,广泛利用教育、劳动、建设、科技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数量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运行的农民教育体系。同时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业专家大院”“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及农民教育培训等各项措施,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组织实施好各部门农民培训项目,促进农民教育工作全面开展。构建农民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立体模式。丰富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的农民教育培训无外乎科技和文化教育,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其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使广大农民学会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民主教育与实践,提升农民的民主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