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展示新农村科技服务创新

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展示新农村科技服务创新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努力提高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作用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是新时期科技有效服务“三农”的重大创新。

二、农业科技服务战略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辽宁省各类农村科技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服务网络不够健全,科技人员为基层服务的动力不足,农业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能完善农民在以“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要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农村科技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农业科技服务战略的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有利于农业科技整体效率提高的原则,改革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整合农业与农村科技服务资源,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发展,逐步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效益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努力提高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作用

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是新时期科技有效服务“三农”的重大创新。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根据所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专家、学者和农村百业大能人为成员的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讲师团走乡串户,选择农民感兴趣的致富项目作为切入点,采用专家授课现场答疑、田间地头实际操作甚至是坐在炕上唠家常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一些高深的农业生产知识用最通俗的农民语言表达出来,使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让“三下乡”常下乡,不断探索出一套培养农村科技人才、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农村科技工作的新路子。(www.xing528.com)

2.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创新服务心培育工程

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基地生产和经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要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建设,以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依法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通过转化一个新成果发展一个企业,通过一个新企业带动一方农民,使科技通过企业这一“桥梁”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3.以农村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培育工程

培育行业专业技术经济协会,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和专业化需要,提高农业和农村产业服务水平,增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重点支柱产业的培育、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农村种植、养殖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大力实施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培育工程,引导农民走向国内外市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4.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以资源整合为契机,实现涉农部门横向联合。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共办共享为基本原则,从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设施资源、应用系统资源入手,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工作标准体系,创建省政府农业信息服务综合门户(网站),规范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水平,进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以进村入户为突破,实现服务体系纵向贯通。通过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扩大信息服务覆盖范围。

5.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根据农民学员生源地的农业条件及农业经济现状,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本着实用性、通用性原则,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学习,通过学习使他们成为初步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本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新型人才,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科技骨干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