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体论研究:事先思想训练的重要性

本体论研究:事先思想训练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事先的思想训练黑格尔的《逻辑学》即本体论是很难读的,这不仅对我们来说如此,即使对西方人、乃至德国人来说也是如此。这种说法尽管黑格尔本人肯定不会同意,因为这等于亵渎崇高而神圣的绝对理念,然而,这种说法却简明易懂地道出了黑格尔所谓的思想训练的实质。要是一个人能顺利地通过黑格尔设计的思想训练,那么,他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即,他将不再依照

本体论研究:事先思想训练的重要性

(一)事先的思想训练

黑格尔的《逻辑学》即本体论是很难读的,这不仅对我们来说如此,即使对西方人、乃至德国人来说也是如此。其中的关键在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完全是一个超感官的世界:“逻辑科学的内容一般讲来,乃是超感官的世界,而探讨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游于超感官的世界。”(14)黑格尔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相,即,以逻辑体系的形式出现的本体论,是一个超感官的世界,或者,也可称之为“纯粹理念”、“纯粹思想”的世界。

什么是超感官的“纯粹理念”或“纯粹思想”的世界?如果不搞清这一点,就谈不上让思想去遨游于超感官的世界。不过对于我们习惯于日常思想方式的人来说,要进入这样超感官的世界实在不容易。黑格尔承认,它“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15)并且一再强调“首先便须在抽象思维中训练自己”(16)。为此,黑格尔在他的大、小两部《逻辑学》的导言中,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来论述这一超感官世界及进入这一世界的途径。

依我的理解,黑格尔主张通过思想训练要进入的这个超感官世界是一个纯粹概念的世界。但是,对于这个“纯粹概念”仍然需要作出说明。

首先,概念相应于思想,而与表象是有区别的。“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17)概念和表象的区别,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划清超感官世界与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不切实际的事物的区别。人们可以在想象中随意构想各种离奇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实际世界中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但这种想象仍属于表象的范围,因此,那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超感官的世界。超感官的世界只是指由概念的联系构成的世界。

其次,如果说粗略地区分概念与表象还是比较容易的话,那么,要抓住纯粹概念就不是容易的了。抓住了纯粹概念才是抓住了纯粹思想,才能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所谓纯粹的概念是指丝毫也不掺杂经验内容的概念。这点对于平常的意识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平常的意识状态里,思想每每穿上当时流行的感觉上和精神上的材料的外衣,混合在这些材料里面,而难于分辨”(18)。平常的意识之所以难以把握纯粹的概念或纯粹的思想,是因为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经验材料的抽象中去得出思想的概念,例如,从“这片树叶是绿的”这个纯粹感觉材料的命题里,人们去把握掺杂在其中的“是”及“个体性”(这片树叶)的范畴。但是,依黑格尔的观点,这样得出的范畴并不是纯粹思想的概念,因为它们是人的认识的结果,其中掺杂着经验的东西。而纯粹思想的概念作为绝对理念,应当是比认识在先的。所以,通过反思,从纯是感觉材料的命题里抽取出掺杂在其中的概念是一回事,“但是把思想本身,单纯不杂地,作为思考的对象,却又是另外一回事”(19)。平常意识在哲学面前感到困难的另一种表现是,他们缺少耐心,“亟欲将意识中的思想和概念用表象的方式表达出来”(20)。前一种情况讲的是平常意识获得概念的途径妨碍了他们把握纯粹概念,后一种情况讲的是平常意识总急不可待地把概念用到经验中去而妨碍了他们把握纯粹概念。黑格尔则要求:“对于一个概念,除了思维那个概念的本身外,更没有别的可以思维。”(21)只有这样,才算是运用纯粹概念进行的纯粹思想。黑格尔的观点可以简单归纳为:纯粹概念须是完全脱离经验的表象的,平常的思想由于不习惯这一点而难于进入纯粹思想的领域,所谓思想训练就是要由不习惯到习惯于把握纯粹的概念。(www.xing528.com)

对于平常的思想来说,要运用纯粹概念去思考,确实是困难的,或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等于要求思想要习惯于在空洞或无意义的概念中思考。因为对于日常的思想来说,一个概念,或语词,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所指的对象,这里的对象,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表象。如果一个概念或语词而没有其对象,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们研究过,(22)本体论哲学使用的是另一种意义的语言。这就是,通过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规定概念、使之获得意义。例如,在柏拉图哲学里,理念既然被认为是现象界事物的原因,现象界的事物就是从理念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相反。例如,一切被认为是“大的”事物,都是因为分有了“大”这个理念;但当我们想说明“大”这个理念本身的意义时,都不能凭借任何现象界的事物,因为现象界的事物,无论如何大,总是相对的,会被更大的事物超过的。作为理念的“大”则是绝对的“大”。理念的“大”既然不能靠现象界的事物,或曰,通过“大”这个概念的对象或表象,来指示其意义,那么,它究竟有无意义、能否存在呢?柏拉图会说,绝对“大”的理念应当通过同样是理念的绝对“小”来互相规定,即“大”是“小”的反面。这一理论展示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那里,关于一个独立于经验世界的理念究竟有无意义以及能否成立的问题,被表述为关于这个理念“自在的是”(ousia)的问题。柏拉图证明,一个最简单的理念“一”,如果是孤立的、不与任何其他理念相关,那么,我们对这个“一”没有任何东西可说,甚至也不能说它“是一”,因为这一说法里,“一”已与“是”相关了,因此,独立不群的理念“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不能成立的,即,它不能有其“自在的是”。另一方面,如果从理念的相互关系中去看,那么“一是”这个说法里就已经表示“一”与“是”的结合。从这一最初步的结合里,可推得“一”不仅是“一”,还是“二”、“三”,是“多”,甚至是一切数;还可推得其他各种理念。

黑格尔设计的思想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像柏拉图对待理念那样去对待纯粹概念。依我们的看法,黑格尔所谓的思想训练实质上包含着语言规范的变换,即,从日常对语词意义的确定方式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规定语词意义的方式。这样才能进入他所谓的逻辑的王国。只是黑格尔没有像我们那样去点明问题的实质,所以他的思想训练本身就显得十分困难、甚至神秘兮兮。变换规定语词意义的方式,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就是变换语言游戏的规则。这种说法尽管黑格尔本人肯定不会同意,因为这等于亵渎崇高而神圣的绝对理念,然而,这种说法却简明易懂地道出了黑格尔所谓的思想训练的实质。

要是一个人能顺利地通过黑格尔设计的思想训练,那么,他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即,他将不再依照日常的思想方法去思想,而会根据黑格尔的指点,依所谓概念自身的逻辑运动去思考。而这种思想,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的思想,即,一个超感官的世界。

我们将深入到这个作为超感官世界的逻辑王国作一番考察。在此之前,还要先谈一下黑格尔的逻辑学与以往的逻辑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