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体论研究: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

本体论研究: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自己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费尔巴哈从宗教问题入手开始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本体论研究: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

(一)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自己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黑格尔逝世(1831)以后,他的哲学仍然保持着影响力。他的追随者分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后者企图从黑格尔哲学中做出无神论的和革命的结论,但是直到费尔巴哈在1841年至1842年发表《基督教的本质》及《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等著作之前,还没有人对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提出过批判。

马克思于1837年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重要成员,他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这时马克思所接受的主要是黑格尔的哲学,1841年4月通过答辩的他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就明显表现出了黑格尔主义的印记。

伊壁鸠鲁被认为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学说的继承者,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注重的是伊壁鸠鲁不同于德谟克里特的地方。在这些不同之处中,最突出的就是所谓“原子的偏斜”的理论。伊壁鸠鲁断言,原子不是垂直降落的,而是稍许偏离直线而降落的。这种论点在当时并没有任何实证的手段加以验证,只能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想,因此历来遭到人们嘲笑。马克思则抓住这个论断做文章,竭力从伊壁鸠鲁的物理学说的不合理中去探求哲学上的合理性。他以为,照德谟克里特的说法,如果原子都是直线下降的,那么其结论便是,一切存在物都是必然的。但照伊壁鸠鲁的说法,原子在降落中是稍许偏离直线的,这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首先是原子否定了自身是消极地从他物方面得到规定的。其次,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就创造世界,反之,“如果原子不偏斜,就不会有原子的反击,也不会有原子的遇合,并且将永远不会有世界创造出来”。第三,原子的偏斜运动也是一种排斥,“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所以在排斥里,原子的概念便实现了”。“因此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而原子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所以伊壁鸠鲁首先就掌握了斥力的本质,虽说在感性的形态下,而德谟克里特则仅仅认识到它的物质的存在。”(18)马克思在上述论述中鲜明地表达出了他追求意识能动性的愿望。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才21岁的马克思,他的哲学倾向是黑格尔主义的。他的论述是纯粹思辨的,即,从“原子的偏斜运动”这一前提出发,概念地推论出各种结论,甚至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黑格尔式的。(19)

我们看到,当时的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关于哲学史的观念。在这篇博士论文的序里,马克思写道,他的这篇论文只是一部较大著作的先导,在那一著作里,他将详细地从整个希腊思辨的联系中来阐述伊壁鸠鲁、斯多噶和怀疑论这三派哲学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对于那几派哲学体系的一般特征,黑格尔已经“大体上有了正确的规定”,并且承认一般来说哲学史是从黑格尔的哲学史著作开始的。马克思认为自己所要做的,是深入到黑格尔那个庞大的哲学史计划所照顾不到的“个别细节”。所不同的是,由于黑格尔“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思辨的观点”,认识不到马克思欲加阐述的那几派哲学体系“对于希腊哲学史和一般希腊精神的重大意义”(20)。当然,后来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主义,也就放弃了那个写作计划。

我们还看到,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有许多地方简直就像是黑格尔所写的,如,当讨论到伊壁鸠鲁认为原子有不同的质时,马克思写道:“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就设定为外在化了的、同它自己的本质相区别的存在。”(21)又如,黑格尔《小逻辑》中说,现象界的事物是以形式亦即它的本质的自身回复”当作它的根据的。(22)马克思也说:“当现象返回本质时,把现象建立为现象。”(23)最为主要的是,写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不只是在个别词句上表达得酷似黑格尔,而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例如黑格尔主张天地间有一种绝对精神,它是主宰一切的原则,我们经验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这个绝对精神展开的印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也把希腊哲学中关于原子的理论看作是“自我意识”的运动。他说:“所以只要作为原子和现象的自然是在表示着个别的自我意识和它的矛盾,则自我意识的主观性只以物质自身的形式而出现;反之,当主观性成为独立的东西、自我意识在自身中反映自身之时,则它便在它自己特有的形态下作为独立的形式和物质相对立。”(24)

梅林说,在这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还完全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成了这位黑格尔的学生授给自己的毕业证书;他熟练地运用着辩证法,他的语言表现出那种为黑格尔所特有而他的学生们早已失去了的活力。”(25)这说明那时的马克思不仅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黑格尔主义者。正因如此,他后来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也就更深刻、更有说服力。(www.xing528.com)

1841年以后,费尔巴哈先后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等著作。费尔巴哈证明,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我们的幻想所创造的最高本质,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费尔巴哈从宗教问题入手开始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对此,恩格斯是这样评述的:

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这一发展使他在一定的阶段上同自己的这位先驱者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最后,他不可遏止地意识到,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超世界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26)

恩格斯的这番话不仅说明费尔巴哈是如何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而走向唯物主义的,而且还表明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对本体论的批判,因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先于世界的存在”、是“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批判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27)

费尔巴哈的“新观点”使马克思、恩格斯感受到了一种“解放”的作用,因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种“解放”就是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挣脱出来,逐步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首先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当时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关心,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积极投入,这些实际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奠定了基本的哲学立场。其次,站在这一基本的立场上,他们开始清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资料,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越过机械唯物主义,从而创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在批判黑格尔以来德国哲学思想的体系、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不讳言,这也是对他们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28)。这一批判和“清算”除了体现在《神圣家族》一书中,还应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后来,由恩格斯单独撰写的《反杜林论》(1876—1878)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了全面而概括的论述,其中重申了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这些批判也是对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的一次最彻底的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