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在本体论研究中的成果

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在本体论研究中的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柏拉图起在西方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达二千余年的本体论,一开始是以理念论的面目出现的。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哲学的形态上的特征是两离性。要把握本体论的先验性,必须同时把握西方哲学两离的形态特征,反过来说,两离的形态才是本体论具有先验性的实质的可能的条件。

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在本体论研究中的成果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确实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可感的、经验的、现象的世界,另一个是不可感的、理性的、本质的世界。这种划分是由本体论造成的。本体论是纯粹的原理,它存在于后者之中,也是对后者的描述。

柏拉图起在西方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达二千余年的本体论,一开始是以理念论的面目出现的。理念是在柏拉图哲学中提出来的。最初,苏格拉底提出要为同类的事物寻找定义,柏拉图就把这种能够充当定义的东西叫做理念。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也是事物的原型。理念既与现象界事物有别,也处在现象界之外,在一个理念世界里。按柏拉图的看法,可感的现象界的事物是多变易逝的,而代表事物本质的理念则是多中之一、永恒常驻的。因此,现象界的事物是不实在的,理念倒是实在的。后来,理念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柏拉图认为理念之间不应当相互孤立隔绝,而是相互结合、分有的。理念的相互结合所组成的那些命题就是本体论的纯粹原理,在这些命题中,理念转变成了概念、范畴。由理念论转变来的本体论,是真理、是纯粹知识。在《智者篇》里,柏拉图又提出,探寻通种即范畴间的结合,是哲学的任务。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明确提到,由理念表示的知识是在与我们的世界不同的世界里,它是神所具有的知识,是最精确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与关于我们所在的世界里的事物的知识是不同的。(6)

基督教产生以后,柏拉图哲学为神学所采用,理念间结合的方法逐渐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方法所取代。从此以后,逻辑必然性就成了本体论所演绎的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而一切从经验中概括得到的知识被认为是不具备普遍必然性的。本体论也是作为本质的知识与现象的知识相分离的。近代西方出现了许多新的提法:有所谓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莱布尼茨),理性知识与事实知识(休谟),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康德),这些划分都是对由本体论造成的西方哲学的两离性的反思。本体论是与逻辑真理、理性知识、分析命题相关的,其共同点都是包含着逻辑必然性的。另外,近代西方认识论的兴起也是围绕着消除两个世界的矛盾,这也正反映了西方传统哲学两离性的背景。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先是在《精神现象学》中描述自我意识从感性知觉出发,经过异化和对异化的克服,逐步达到普遍精神的高度,这是说,人的个体意识是可以达到与绝对精神相同的高度的,绝对精神也是可以被人认识的。然后是《逻辑学》,这是绝对精神依照自身的逻辑规定性的展开或演示,这部分内容即本体论。黑格尔又设定,绝对理念发展到最高阶段,必然“外化”为自然界的种种原理,然后又通过人的精神生活回复到自身。这样的哲学程序设计显然也是为了消除原理世界与事实世界的两离现象。“外化”是原理世界作用于事实世界的桥梁。而由于作为纯粹原理的绝对精神不是从经验的认识中得出的,而是绝对精神自身运动的结果,它是先于一切人的认识而有的,所以《逻辑学》展示的那部分内容,事实上是先验性质的、是与经验分离的。(www.xing528.com)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哲学的形态上的特征是两离性。近代的经验主义只承认有一个可感的经验世界,这看似不符合两离性的特点,但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作为对立的双方同时出现的,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两离性这个特点的表现,或者说,这是西方哲学两离性这个根本特点的变式,它把世界划分为经验的和理性的两个部分。

本体论是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的理解中,“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不能是经验的”(7)。由于本体论是在经验之外的一片领域里,它形成了西方哲学两离的特点,也可以反过来说,由于西方哲学划分出经验和经验之外两个分离的领域,才有了本体论或本体论所表示的理性、纯粹原理的栖身之处。本体论作为纯粹原理,它本质上是先验性的。要把握本体论的先验性,必须同时把握西方哲学两离的形态特征,反过来说,两离的形态才是本体论具有先验性的实质的可能的条件。

事实上,哲学并不一定要有两离的形态,形而上学也不一定非脱离在经验之外,这也就是说,哲学不一定要有本体论的形式,这一点经与中国哲学比较就可明显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